穿成首富之女后: 25. 第二十五章 杀鸡专用牛刀(下)……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成首富之女后》 25. 第二十五章 杀鸡专用牛刀(下)……(第2/3页)

以在出嫁之前,她将苦熬了一个多月亲手抄录的千字文和百寿图送给了沈老爹,作为出嫁女对老父亲的一番孝心,当时还曾被嬷嬷吐槽她的书法功夫不够,字迹潦草,不够清丽端正云云。

    她们哪里知道,那其实应该算是沈青叶自己“独创”的一本密码册。

    那是她从一个忘记了名字的谍战剧里得来的灵感,据说是传递情报所用的书信,只有特定的文字所在的位置,用那本独一无二的《论语》对照,才能读出真正的情报密语内容。

    单独看那封信和那本《论语》都完全没问题,只有将二者合起来,根据约定的方法阅读,才能得到有效情报。

    在这个时代,就算皇帝的耳目众多,想要破解这样的密信,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更何况,沈老爹已经成功地在皇帝心目中塑造出自己人傻钱多的形象,沈青叶的耿直单纯人设也立得差不多,这样一对父女在皇帝眼中,那就是任由他揉搓的泥偶,留着给他赚钱的工具人,哪里会想到他们会在他眼皮子底下用这种手段通信。

    看到沈青叶千叮万嘱,要沈家不惜代价从辽东收购人参和各种天材地宝,皇帝心里一定乐开花,能够花沈家的钱,填补太子那个不见底的药罐子,维持他明君慈父的形象,简直再划算不过。

    他却不知道,沈青叶借着这封信,向沈老爹求救之余,更是指出了他们可以开发的第二个方向。

    被老皇帝一句“陪葬”激起了火气和斗志的沈青叶,仔细回想了后世那些“闯关东”和“北大荒变北大仓”的记载,再对照一下原著的剧情,不难发现,原著作者这是在借鉴了几个历史朝代背景的基础上,特地在这里给原女主和男主开了什么金手指。

    否则,就凭那两位的智商,说是在边关和北蛮苦战了数年,就能打败北蛮,养兵练兵,打造出一支不败之军,会师京都夺取皇位,那粮草从哪里来?兵甲战马从哪里来?

    就以现在辽东和北方四镇的兵力和人口,那完全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可他们偏偏就那么奇迹般的成功了。

    所以在太子以自身下赌注逼迫皇帝面对他们兄弟“相残”的现实时,沈青叶也传信给沈老爹,让沈老爹撒出大笔的银子,将一些奇奇怪怪的传闻传进皇帝耳中。

    比如说“燕王乃人中之龙”,有诗云:“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注1)”

    就有人说,燕王封地所在云州,当时燕王的机遇所在,一旦就藩之后,那就是“一遇风云便化龙”。

    第一次听,皇帝没当回事,他是天子,也是人间真龙,他的儿子是龙也没什么稀奇的。

    可这第二次第次听到,皇帝就渐渐觉得不对味起来。

    这话明着是在夸四皇子燕王年少有为,英武不凡,能够子承父业,有神龙之像。

    皇帝此番派他去燕地就藩,还特许万精兵,由他带领镇守北疆,抵御北蛮,分明就是要给他送战功,积攒经验和人望,这就是培养接班人啊!

    前面皇帝都能忍了,直到接班人这句话时,终于忍无可忍。

    他自认正值壮年,一年两个崽地生着,大把后宫美女等他宠幸着,头脑清明龙精虎猛,哪里需要现在就培养什么接班人?

    再说了,培养接班人是干什么?养大了养壮了来接自己的班吗?

    他还活着还没老,就想接班夺权?

    真当他是死了吗?

    怒气冲冲的皇帝,当即派人去调查被皇后带回宫中养伤的燕王,当着他的面拷问他身边的侍从和护卫。

    经历一番酷刑逼供,打死了两个太监和一个护卫之后,终于有人招认是被燕王带回府的楚家姑娘让他们在太子和太子妃进出的地方撒了一些野菊花和其他晒干的花蕾,说是要炮制花草茶。

    谁能想到,这东西竟然会使太子病发呢?

    燕王自己也大为震惊,甚至不惜带伤亲自去审问楚家姑娘,得知她是为父亲和家人报仇,故意针对沈青叶时,一怒之下亲自出手将她打死。

    据说当时燕王震怒之下,竟然连楚家姑娘的头颅都被打烂,原本清丽脱俗的美人被打成了烂西瓜模样,最后还被拖出去丢到乱葬岗,可谓凄凉之极。

    尽管如此,皇帝还是借机除了他的燕王封地,不光是封地改为晋地,还要他留京反省,暂不就藩。

    结果,又有传言流出,说四皇子如今是“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皇帝便给四皇子安排了几位翰林院名师,开始每日教他读《孝经》、《礼记》。

    从皇帝到太子,谁都不知道,他们做出的决定背后,还有一只无声无息无形的手。

    四皇子慕容荻的地界,沈青叶是断然不会让沈家插手,可如今换了皇子慕容萩,他们不止要帮这皇子站稳辽东,还要借他的手,用他这把大牛刀,开劈开辽东军镇官场的藩篱,打开这座北大仓的大门。

    沈图轻描淡写地几句话,给慕容萩勾画出未来在辽东建港,将辽东大片原始森林中的木料草药山珍野味,拿出来换成粮食和兵甲战马等等。

    有了这等雄厚的物资支持,别说那些赶来进犯的北蛮,就是去北蛮王庭打个转,慕容萩也不带怵的。

    至于让沈家负责军镇外开荒事宜,慕容萩更是求之不得。

    皇帝是泥腿子出身,少时吃过不少苦,对百姓疾苦深有体会,故而在制定政策时,出发点其实大多是为百姓着想,目的也是好的,只不过在执行方面,层层下达过程中,总是有人故意钻空子谋利,最终落到实处时,经常就与他的初衷相悖。

    由于边关战线漫长,路途遥远,军镇的粮草运输成本极高,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皇帝就要求各军镇屯田养兵,避免粮食运送途中的损耗和浪费人力物力。

    这就要求军镇的士兵除了日常的训练和巡逻守城之外,还要开荒种粮,以求自给自足。

    边关军镇要求成士兵守城,七成士兵种地,平均每个士兵每年必须产出十八石以上,可以自留十二石为口粮,其余上交。

    可问题是,皇帝和朝廷官员,都是生在中原或江南丰饶之地,哪里知道北疆边关的土地贫瘠,其后恶劣,无论是土质肥料还是水源都严重匮乏,导致开荒不但费时费力,产出还远不如南方的一半,根本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军镇官兵及其家眷。

    最终朝廷还是不得不参考北宋时的开中法,以盐引换取商人运来的粮食,来弥补军屯产粮不足。

    自古盐利就是暴利,各朝各代换汤不换药的坚持盐铁专卖,将盐引卡的死死的,商人们想要借此谋利,单纯从产粮区运粮来换盐引的成本依然很高,就不如招揽流民做佃农,在军镇附近开荒种田,收获后至今换取盐引。

    如此就是军屯和商屯结合,在推行初期的确解决了边关的粮食危机,可这官商交易之中,难免出现贪污腐败,军中虚报人头领空饷的屡见不鲜,现在更有拿商屯充军屯的,沈图见得多了,自然不愿让自己人辛辛苦苦开出来的地,最后变成了别人的囊中物。

    那么,皇子慕容萩这把牛刀,他就非借不可。

    更何况,沈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