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104. 第一百零四课 公卿骨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104. 第一百零四课 公卿骨(第1/2页)

    秦王破阵曲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但秦王破阵曲带来的影响和传说还始终存在在历史的角落中,千古流传。

    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不管怎么样,一首曲子,就算能够激起人心的共鸣,勾起将士们忆昔奋战的心,却也挽回不了早已烂到骨子里的唐王朝。

    就算还能吊着一口气,缓过一点神,也终究不复以往。

    将临倒塌的房子被一根救急的木棍临时支撑起,扛过了当下的一场风雨,那么这个从横梁到地基都已经被蛇虫啃咬糟烂了的房子,又能支撑到什么时候?

    修无处修,除非全部换掉,补无法补,除非一点也不要——但那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再有下次,怕是不等风雨呼啸而至,一个孩童稍微的一撞、一个成年人随意的一推,它就还会轰然倒塌。

    就比如,明明说了李唐上下已经重新扬起战意、决定抗击黄巢,那为什么还有之前的那句:黄巢给了这个枯木一般吊着一口气的王朝致命一击呢?

    黄巢又到底都做了什么?

    那位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的起义军首领黄巢,又给李唐王朝带来了什么?

    “这是唐僖宗逃离长安城之后、他走过这一道之后带来的事——那么他走之后的长安呢?”

    讲完了秦王破阵的这个小典故,李晓诗很快就把话题带了回去:“唐僖宗逃离长安城之后,长安城的结果和当初安史之乱时被唐玄宗抛弃后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很快就被叛军占领了。”

    历史总是雷同的,被皇帝和朝廷放弃的都城,在叛军的铁蹄下,那就是一堵泥墙,不堪一击。

    “但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上次是城破前就已经乱了,城破后更是直接被烧杀抢掠,毕竟安禄山不打算把长安当做据点,他是在洛阳的。不过到了黄巢这次,他入城时严令禁止了士兵掳掠截杀百姓,由于入城时表现良好,百姓们一时还十分拥护这支起义军。”

    嬴政摇头,李世民也摇头,但李世民这会儿说不出话。

    另外时空坐在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叹气。

    “一路无恶不作杀过来的叛贼,和正规军队怎么能比?何况就算是正规军队,还有在‘破城后限时抢掠’、让大家好好发发财出出气的默认行为呢。更别说……”

    “但是,”李晓诗的话音紧接着响起,“但是黄巢的部队原本就是拉起来的贼寇流民,纪律散漫。一开始几天还很听话,后来就原形毕露了。习惯了用刀说话的黄巢军开始在城中大肆杀人放火打家劫舍。”

    “黄巢一开始打的就是清除贪官污吏、肃清腐朽李唐的旗号,所以一开大肆屠杀的就是城中的李唐宗室等贵族、后来又到了达官贵人世族大家,最后,不受管控的农民军更是开始对百姓们进行抢掠,长安城,再次成为了人间门炼狱。长安城的大明宫等,见证了几代李唐王朝的宫殿,先后历经了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等,最终还是被毁了。”

    李晓诗道:“之前写出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的韦庄,同样还有一首记录有这件事的诗词流传于世——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繁华锦绣贮藏珍宝的内库已经被战火焚烧付之一炬、化作了灰烬尘埃,漫步在长安天街上,脚下踩的都是公卿贵族的骸骨。

    这是什么让人震撼、唏嘘,又无奈的场面啊。

    身为“农民起义军”首领的黄巢,发誓要清扫腐朽黑暗压迫百姓酿造世间门不公朝政的起义军黄巢,终究也变成了当初自己最想杀死的人、受害者拿起刀,变成了加害者。

    死在他和起义军手下的,又何止“公卿”?更多的,是在历史中留不下任何姓名、有时候甚至连一串数字都留不下的百姓们。

    立场变了,初心也就变了。

    这也是着实让人唏嘘。

    “从西晋起,到东晋、还有后边的南北朝……隋唐,有一个一直存在着的、我们曾经着重提到过的势力群体。”李晓诗抛出了问题,却没有等观众们解答,而是自顾自就解释了下去,“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大家还记得吧?王与司马共天下,应该也没忘记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对的,就是世族。”

    “世族把控朝政左右朝局的问题从西晋起就一直在华夏的王朝中挥之不去,别看隋唐开创了科举制,说是给了所有人公平竞争的权利,但真的能做到公平吗?真的所有人都一样吗?”

    “就说我们提到的诗仙李白吧,这个流传千古的大才子,他就因为身为商人之子,没有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而同样的大诗人杜甫,抛开之后的遭遇不谈,只说出身的话,他的父亲是京兆杜氏,母亲出身清河崔氏,仅仅这样,就足以让杜甫在一生来就有李白等可望不可即的一切了;而且还有出身王氏的王维崔氏的崔颢等、虽然后来的战乱毁了一切……——李白终其一生,和他的诗才和他的作品相反,没有那些豪气干云、鹏程万里,反而满满都是不得志与壮志未酬。虽然在我们后世的角度来看,这也正说明了李白的可贵之处,纵然被现实磋磨,可仍怀揣着浪漫的‘天真’……但由此可以看出,世族、大家,这些力量对于科举、或者是整个王朝来说的影响。”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这可不是一句戏言。

    虽然从隋朝起统治者就有意识地在打压世家,但这等庞然大物是虽死不僵的,只要没有受到致命重创,就完全可以蛰伏起来,静待有朝一日像王谢的谢安那样、东山再起。

    就好比科举制,虽然是“公平”的,但世家大族能给下一代的教育资源,是普通寒门能比的吗?

    世家大族的人脉、阅历、钱财,社会资源等等等等,都不是寒门能够相提并论的。

    就算同一条终点线放在面前,世族子弟的起步也是寒门子弟拍马所不能及的。

    更别提世家可不完全尽是纨绔了。

    他们之中有的是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学子。

    那么面对有这样的家室、这样的助力、这样的努力的世家子弟,寒门子弟再怎么样能赛过他们?百倍、千倍的努力吗?

    可努力总有上限。比不得就是比不得,这是一个对于平民学子来说甚至有些绝望的循环。

    如果真的能够一样,那为什么现代社会中,比起古代来说已经公平了太多太多太多的现在,仍然还有那么多大山里的孩子走不出来?他们难道不知道可以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吗?难道是他们不想吗?

    历史,从来都是一样的。

    在千年后的今天都尚且如此,那么千百年前、又待如何?

    这种“公平”只会更艰难。

    “这些世家大族,在黄巢起义后一路南下、又北上、再到长安城,这一路的屠杀中,死伤无数,折损惨重。所以后世也有人说,黄巢的这场起义,清肃了把持华夏数百年来的世家掌控一切的现状,也让‘世族’这个存在,再无力去做什么——在之后的宋元明清中彻底蛰伏了下来、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李晓诗没想那么多,她对黄巢起义的看法还只停留在收集资料时看到的“黄巢为华夏割掉了这六百多年来的瘤子”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