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93. 第九十三课 小诗大学习(3)乾隆粉彩……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93. 第九十三课 小诗大学习(3)乾隆粉彩……(第2/3页)

天幕,等着看这小仙童要说什么。

    李晓诗站在金色海洋边上,浑身都是溢于言表的喜悦。

    唐玄宗时期,小麦在北方已经成为主要的粮食了,所以她干脆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就报备了要小麦丰收的季节——虽然这都是她自己要的,但真到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还是觉得好高兴。

    以农耕文明传承下来的农业大国,华夏子民就算自己不种地,但怕是也永远抑制不住在看到农作物丰收时候的喜悦。

    这才是华夏的根啊。

    她吸了一口模拟而出的麦田气息,正式为她的古人观众们介绍着:“在唐朝时候呢,经济发展得非常快,这一点体现在农业方面,就是农田开垦的面积扩大,这个时候的总垦田面积都已经快要赶上现代、算是封建王朝的极限了——那农业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的进步也是分不开的呀,不然只有田,人种不过来,也是没用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两样唐朝繁荣时期大家使用的农具吧,这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象征着大家农业生产技术大进步的作品呢。”

    她话音落下,沿着麦田走了几步,一架犁正停放在小径边上。

    咳,不要问为什么要在小麦刚成熟的时候展示犁地的工具,她纯粹是觉得这样很好看而已!

    顺便再让古代的皇帝们亲眼见见农田丰收的季节,让他们也多少认识一点这方面的重要。

    “这个——叫曲辕犁,大家从名字就应该听出来它的特点了吧?对的,相比较于唐之前的朝代,大家用的多是直辕犁,曲辕犁的这里很弯曲,所以就叫做曲辕犁。”

    “曲辕犁的好处在于在操作它时更好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程度,回转的时候也要更省力一些,很适合精耕细作。不像之前的犁,得要两个人或两头牛在前边分两边拉——这个平时用一个人或者一头牛就可以在前边拉着了,由于它的设计精巧、轻便灵妙……看,就像这样——”

    李晓诗的演示和解说借天幕传进千千万万户,唐以前,各朝代都有人在奋笔疾书,恨不得把自己化身小陀螺,抓紧一切时间门绘制着这曲辕犁的形制。

    秦汉,不用嬴政和老刘家的皇帝们再额外吩咐,司农的和司工造的官吏们就都已经在自发地研究记录和理解这“曲辕犁”的制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了。

    这是唐朝的东西,离他们虽然有点远,但也不算太远,对于他们来说不像现代的“飞机”“高铁”“火车”一样难以实现,反而是能真切改变生活增强国力的东西,这可比飞机火车的图纸要更吸引人啊!

    天幕前,那被父亲揍了一巴掌的小孩儿翘鼻子:“这不就是咱们的地么,怎么不是了?”

    小仙童是拿他们的东西给“古人”看呢,他们是先进的,怎么就不用被播出去了!

    李晓诗的解说很仔细,也很慢。

    因为她也是第一次亲手去摸犁这种东西,不说现代基本不用这些了,就算用,她一个初中学生,那里会有机会来做这些体力活?

    所以她也有个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幕前的一些人甚至比她熟悉得还要快些,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要用这个的。

    等她解说完曲辕犁,天幕前对这种犁有需求的人、上至秦皇汉武等皇帝下至最普通的农民老百姓,也都差不多明白完了。

    接下来,李晓诗又带大家去着重了解了一下用于灌溉的筒车,又是好一通折腾。

    等她离开农业区,重新站在唐长安城中时,身上已经哪哪都是土了,看起来灰扑扑的。

    简单在街市边上洗了把脸,李晓诗重新扬起笑脸,在人来人往的唐长安城中冲镜头扬了扬拳头。

    “好啦,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的体现我们已经看过了,接下来就去看看其他方面的吧!小诗导游要带大家去游玩唐朝的长安城了,请大家坐稳扶好,紧跟导游脚步哦——”

    身上灰扑扑,只有脸蛋干净净的小导游游荡在虚拟数据做成的人群中——即便是按照真实古代人数据量身捏成的npc,也没有任何人对她身上怪异的服饰过多瞩目,最多只是看两眼,投以一个礼貌友好地微笑。

    大唐的长安城,正如先前了解中的那个、和对应这个时代的真实社会一样,繁华、热闹、包容。

    李晓诗也不是本地土著,她只能凭着课本上的知识以及自己私下了解的那一点,去努力地为观众们介绍,怎么算是一个坊,那里是东市,是做什么的,哪里又是西市,又是做什么的。

    她也不能摇个本地人上来给她当导游,因为这里是虚拟的,综合了从贞观到开元的所有元素,本地人到这儿来也得迷路。

    “大家看到了吧?唐朝的这个商业是非常繁荣的,像是长安城这种规模的城市,俨然已经是世界级的大都市了……看,这里的布局其实都是很整齐的,其实还是对称的,真的是严丝合缝工整宽敞——”

    李晓诗在人群中东钻西钻,嘴里还在不停介绍:“刚刚咱们也看到了,那些店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那些丝织品、颜色很漂亮的蜀锦,就是在唐朝时候闻名于全国、又逐渐传到全世界的——”

    “还有那个青瓷,是不是很好看?其实唐朝闻名的是越青邢白,说的是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是天下瓷器双绝!如冰似玉的青和类雪似银的白瓷,只有亲眼看到了,才能知道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双绝,真的太漂亮啦。不过据说还有一种是皇宫专用的,叫秘色瓷,但这种瓷后来在大唐战乱时失传了,导致后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只存在于记载里的秘色瓷长什么样,直到后来从墓葬中出土了,大家才见到传说中‘秘色瓷’的真面目——哎呀,唐三彩!”

    李晓诗挤出人堆,到一家临街的店铺中站住了脚。

    她面前的店铺货架上正陈列着许多造型精致颜色漂亮的彩偶。

    “这个这个,这个被我们称为唐三彩!因为很漂亮,后世有很多仿制的,还有人拿来和清代的彩色瓷器做对比的。但是大家要明确的是,唐三彩不是瓷器,是陶器哦!”

    差不多把书上提到的手工业商品都介绍了一下,李晓诗才离开繁华的街道,走到人少的巷道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起了弹幕。

    “额……想看清代的彩瓷?”

    李晓诗迟滞了一瞬。

    但这似乎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毕竟她在虚拟空间门里,和0022说一声,就能给她搞一个出来。

    但是吧……

    李晓诗又看了看提出问题的那个人。

    这可是李世民想看哎……

    犹豫犹豫又犹豫,李晓诗还是点了点头。

    “嗯,好,那就给大家展示一下经常被拿来做比较的一些吧。”

    清。

    听到要展示清代的彩瓷,乾隆顿时来了兴致。

    原以为说到清还要很久呢,没想到还总能在之前提到大清——虽然那个什么给无字碑盖章贬值的说法太不尊重人了,但没关系,瓷器这方面,大清还能输了不成?

    这可是多了千年的发展呢,别的不说,就这工艺上,唐朝还能越过大清去?

    不止李世民和乾隆在等,嬴政对这个也很有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