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210-220(第14/19页)
之战吗?大唐都开始用火炮了,他们怎么还在显摆兵力啊?
吐蕃自然知道火炮,只是没当回事而已,聪明人格外容易自以为是,尤其是松赞干布这种年少有为的英主,他顺风顺水地达成了吐蕃先人想都不敢想的成就,理所当然把自己当成世界中心,对超出理解的东西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就像现在的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承乾给他洗脑多年,听说宇宙飞船大概也会嗤之以鼻吧?
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东西?
但大唐是真的有火炮,所以李世民可以泰然坐在龙椅上,看着吐蕃使臣的小丑行为,心中一点多余的怒气也没有,脸上的笑容都没变过。
吐蕃使臣:“我们赞普十几岁统一吐蕃,文治武功样样卓绝,与天可汗陛下同为当世英豪,今日结为亲戚,日后大唐便可与吐蕃守望相助。”
大唐众人:……
先不说松赞干布能不能与李世民相提并论,但若说吐蕃与大唐守望相助,这应该算是登月碰瓷吧?
年轻官员又想开口斥责,李世民却摆摆手让他退下。何必多费口舌,没得失了上国气度。
他微笑道:“吐蕃赞普的心意朕知道了,只是大唐公主不会和亲,此事不必再提了。”
这就是说不止不会嫁公主给吐蕃,以后也不会令公主和亲。自古以来和亲都是稳定边疆的重要手段,李世民此言也算古今少有。但在场之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笑话,以大唐现在的国力,还需要安抚藩属国吗?
不安分就打一顿!
房玄龄笑呵呵接话:“吐蕃若想表示与我国交好之意,可以派人来大唐求学,大唐对待友邦向来不吝教诲,国子监便有各个属国的留学生。”
吐蕃使臣深感不悦,吐蕃兵强马壮,岂是那些小国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实力不济,只能投靠大唐以求自保,吐蕃可不需要!
他还想要再说,李世民却已经扭过头和李承乾说话,没有再听了。
使臣只能坐了回去,决定之后找机会再提。
只要唐皇答应公主和亲,他们便会要求在嫁妆里加上种子和各种书籍,陪嫁人员里也要带上农人和匠人,听说大唐格物学很厉害,也要带上几个相关人才,有了这些,吐蕃便可以快速发展起来,不用过从前的苦日子了。
使臣想得很美,可惜之后几次想提起,都被其他人打岔子糊弄了过去,等到宴席结束也没能再说起这个话题。
不过使臣不慌,他们还要在大唐待一段时日,还有的是机会见到大唐皇帝。
但他们没想到,之后他们多番上表请见却都石沉大海,再也没能得到面见大唐皇帝的机会。
眼看着目的是达不到了,使臣也不能一直留在大唐,无奈之下只能启程返回吐蕃。
心中却暗恨不已,大唐皇帝对他们如此轻慢,显然是不将吐蕃放在眼里,回去后一定要好好与赞普说一说,届时重兵压到大唐边境,还不是要将公主嫁到吐蕃?
第 218 章
贞观十年,阳春三月,长安城格外热闹。
长安一向热闹,三月的长安更是如此,但今年却与往年不同。
因为太子殿下要大婚了!
是的,李承乾没有拗过李世民,终于还是要英年早婚了。好在他虚岁已经十八,苏瑶也已经十七,有七十八郎和剖腹产手术,即便婚后立刻怀孕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李世民非常高兴,手一挥减免三年赋税,还要与民同乐,在长安举办灯会、歌舞百戏等各种表演、每天晚上烟花秀,从婚礼前一个月一直持续到婚礼前夕,还安排太医署义诊,药材全部由国库出。
要不是李承乾不赞成大赦天下和僧道祈福,他必定也要加上的。
大臣们欲言又止,到底还是没说什么。大唐如今国富民强,国库也足够丰盈,这点支出还是能承受得住。
而且李承乾大婚,他们心里也高兴。
不止大臣们高兴,百姓也高兴。
太子李承乾可以说是长安百姓最熟悉的皇室了,毕竟是从小听他的故事长大的(划掉),听着他的故事看着他长大的,从幼时的神童,到后来的种种发明和举措,李承乾之名如雷贯耳。
李世民也有名,但他成名时已经是大人了,还是靠武功扬名,众人对他是敬仰大于喜爱。
而李承乾还是小包子的时候就经常出去玩,对百姓也很客气有礼,很多百姓都见过他,甚至和他说过话,市井间至今流传着很多李承乾幼时的趣事和糗事,百姓对他既有敬仰,更有喜爱。
如今小包子长大成人,也要成亲有自己的小家了,大家都是激动兴奋不已。
于是在皇室之后,很多店家也搞起了优惠活动,百姓载歌载舞,文人作诗作赋,共同庆贺太子大婚,整个长安陷入少有的欢庆之中。
在这样的气氛中,皇室与苏家走完各项流程,在三月十八这一日以八抬大轿将苏瑶迎进皇宫,正式成为李承乾的妻子,大唐王朝的太子妃,未来的国母皇后。
东宫里,李承乾与苏瑶拜过天地父母,礼成后被送入洞房。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怅然若失。心爱的儿子成亲了,日后有自己的妻子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再是阿耶和阿娘,让他心里空落落的。
回到立政殿后,看到李承乾往日用过的东西、坐过的地方、看过的书、写过的字,只觉得往日热闹的宫殿也空空荡荡,于是拉着长孙氏喝起闷酒来。
长孙氏:“……”
长孙氏心中因为儿子成家升起的一点点愁绪都被李世民作没了,当初信誓旦旦儿子娶妻不伤心,非要李承乾早点成亲的是他,如今又这副样子!
到底是自己丈夫,长孙氏只能柔声安慰,然后哄着他早点休息。
李世民倒是很听长孙氏的话,加上喝了不少酒,虽然心中闷闷不乐,还是很快睡了过去。
只是这一晚上睡得很不好,一直都在做梦,各种各样的场景从脑中滑过,最后一个激灵坐了起来。
长孙氏也被他这么大的动作吵醒,带着几分睡意问:“怎么了?”
许久没听到回答,也没有感觉到身边人躺下,长孙氏清醒过来,撑着身子坐起来,掀开帷帐去看李世民的情况。
窗帘被拉上了,月光透不进来,但殿中一直点着烛火,本是预防着起夜用的,这会儿正好可以勉强看清李世民的情况。
他竟然在偷偷抹眼泪。
长孙氏:“……”
她那个多愁善感、感情充沛的丈夫啊!
“二郎别难受了,等天亮了我就让人去东宫传话,让承乾早早带着太子妃来请安,你与他好好说说话可好?”
李世民愣愣地问:“承乾成亲了?”
长孙氏:“………”
李世民却仿佛突然回过神,一把抱住长孙氏,声音还尤带着哭腔:“观音婢,你不能再扔下我了!”
长孙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