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210-22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210-220(第11/19页)

室的体面就不重要吗?张嘴闭嘴都是大义,不知道还以为他们大义成精呢!”

    李承乾:哈哈哈哈哈!

    “别人好歹还有点眼色,知道我不爱听,说上两回就不说了,就魏征那个老匹夫,恨不得追在我屁股后面骂,真真是哪哪都有他!”李世民显然被烦得不轻,咬牙切齿道,“早晚有一天我得贬了他!”

    李承乾嗯嗯嗯地应着,反正李世民就是口头高兴一下,好歹这回只是要贬魏征,而不是杀了他呢。

    李世民装死不回应,谏臣们觉得没意思,没几天就不再提了。说到底无论公主的婚事还是王珪的官职都是小事,不值得他们揪住不放,况且王珪也不是全无错处。

    只是事情虽然过去,影响却还存在,很多人给大唐公主贴上了“嚣张跋扈”的标签。

    是的,虽然事是皇子和公主一起做的,甚至李泰还出了大力,但可能因为主角是三公主,也可能在大众刻板印象里,男子张扬一些不算什么,本该以柔顺恭谨为美的女子做出这种事就很过分,使得人们目光都落在公主们身上,对她们的评价急转直下,私底下还有人庆幸没有被选为驸马,否则下半辈子生活无望云云。

    一直关注此事的三公主自然知道了,即便提前被李承乾打过预防针,此刻也不免心生凄苦,觉得自己连累了姐妹。

    同样收到消息的二公主冷笑一声:“凭他们也敢对公主挑挑拣拣,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配不配!”

    二驸马:是是是。

    二公主:“要是跟他们有一样的想法,就趁早不要做尚公主的美梦,靠着身份找个家世低微的女子捧他臭脚吧!想要攀高枝还想要妻子贤良淑德,难不成他是潘安在世子建复生吗?”

    二驸马:对对对!

    二公主:“要我说现在的名声没什么不好,我们是□□帝姬,本来就该肆意洒脱,要那劳什子三从四德做什么?”

    二驸马:公主说得都对!

    二公主轻哼一声,扭头就带着她的理论进宫去了,还力劝公主们坐实“嚣张跋扈”的名声,绝对不能平白被污蔑。

    公主们:“……”

    不得不说听多了有点被洗脑,后来公主们行事果然肆意了很多,什么跑马打马球都是小事,她们在不犯法的前提下极尽嚣张之能事,驸马更是被管教得服服帖帖,丝毫不敢冒犯。以至于后来豢养面首、参与政事,甚至与皇子争夺储位,都是自这时开始。

    此时公主们尚且不能预料到数十年后的事,只觉得二公主胡闹,但三公主的确因此放下了内疚,心情平静许多,也有心思考虑她和王敬直的事情。

    第 216 章

    与此同时,李承乾开始对世家发难。

    世家为了拉拢新科进士手段频出,都被李承乾派去的人看在眼里,暗中阻止的同时留下不少证据,牵出萝卜带出泥,他实打实抓住了世家不少把柄。

    本来还想给世家留点体面,可惜这次三公主之事中世家也插了一脚,他们对皇室如此厚爱,李承乾也就不客气了。

    某一个早朝,李承乾安排的人站出来,弹劾世家欺男霸女、诱人赌博、破坏市场秩序等诸多罪名,就连证据都齐齐整整,世家辩无可辩,只能俯首认罪。

    之后世家每家抛出几个旁支子弟做替罪羊,又吐出不少利益才了结了此事。虽然说不上伤筋动骨,但也损失不小。更重要的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快就代替三公主一事成为长安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世家经营多年的好名声出现一道深深的裂痕,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比损失实打实利益更可怕的事。

    李承乾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世家喜欢用流言攻击别人,那也该尝尝这柄双刃剑的滋味。不枉他特意在早朝上密集爆发,还特意安排人在市井宣扬这个消息。

    经过此事,世家自然不敢再对新科进士做什么,李世民也正式授予他们官职。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李世民对诸位进士的能力和品行有了个初步了解。

    他最喜欢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聪明的,可以用巧妙手段婉拒世家的拉拢,还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伤害。

    一种是态度好的,立场坚决地拒绝世家,受到胁迫也绝不动摇。

    李世民给这两种人的官职最高,其次便是手段没那么高超,态度也没那么坚决的,再次便是在世家和朝廷之间摇摆不定的。

    至于接受了世家拉拢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被李世民封了个小官远远打发走,没有点大能耐是很难有出息了。靠背景或许还有机会,但他们都是寒门出身,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靠山,至于世家……世家若能保住他们,就不会让他们落到这步田地了。

    寒窗十几年,好不容易趁着改革的东风科举中第,家中的喜气尚未散尽就得了这样一个结果,叫人不得不唏嘘。

    不管当事人及家人如何惊疑崩溃,旁观之人却明白,这一场皇室再次赢了世家。

    即将在未来几年内参加科举的寒门学子也心有戚戚,坚定了跟着皇室走的决心。

    相比之下苏琛就不是那么瞩目,虽然他留在东宫,官位是所有新科进士中最高的,但因为在预料之中,引不起大众丝毫兴趣。

    大家都忙着看热闹去了,偶然想起苏琛时,也只能感慨一句好命,在圣上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做了太子殿下的伴读,刚授官就是这么高的官职,日后封侯拜相平步青云都是可以预见的。

    *

    此事结束后,李承乾抽时间找了魏征一趟。

    找魏征很容易,因为他非常勤政,不是在办差事就是在骂李世民,只要时间不是很晚,在班房或者李世民那里总能找到他。

    李承乾找到班房,魏征果然在。

    他埋头在繁杂的公文之中,露出的头发已经花白。见到李承乾进来,他放下笔起身行礼,动作却显得有些僵硬,李承乾甚至听到骨头的噼啪声,这是上了年纪又伏案太久的缘故。

    李承乾想起初见魏征的时候,现在的他明显苍老多了,带着厚厚的眼镜,脸上每一道沟壑都藏着疲惫。明明他才五十多岁,看上去却比大他几十岁的孙思邈还要老态。

    李承乾暗叹一声,魏征虽然对阿耶苛刻了点,但的确是难得的贤臣良相。

    正因如此他才不得不走这一趟。

    李世民和魏征这些年相爱相杀,虽然总有争执,但总能求同存异,带领大唐蒸蒸日上,不怪能成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可还是那句话,魏征对李世民太苛刻了。

    他几乎是全方位关注着李世民所有情况,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吃喝娱乐,稍有不对便加以进谏,若李世民不理还会多次进谏,有时候还会当众顶撞,常常气得李世民心梗。

    自然,正是因为魏征这个脾气,这场关于纳谏的政治秀才会如此成功。

    但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李世民能容忍魏征五年十年,未必能忍十五二十年,普通人尚且会在忍耐中爆发,更何况是手掌天下权、高高在上的帝王?

    李世民又不是什么很好脾气的人。

    这几年李承乾冷眼旁观,李世民对魏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