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木今日有雪: 20-3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禾木今日有雪》 20-30(第10/14页)

好,但这些都是小问题。

    等开山后找设计师和装修团队进场,如果顺利,能赶在暑假旺季的末尾前营业。

    通往庭院,只有一扇围栏门,停工太久,剩余的建筑材料堆放混乱,几根木头挡在入口处,三人小心翼翼地绕开前行。

    看得出来,前老板在院落花了不少心思,预留了功能区分开的活动室、台球房、酒吧餐厅,院落虽小,五脏俱全。

    一辆面包车刹停在围栏外。司机下车,朝许怿探头吆喝。

    “许老板,许老板!”他嗓门很大,“你要我镶嵌的羊脂玉摆件,我给你弄好啦!”

    “又投资新民宿,又买摆件,”陆策问许怿,“打算留新疆了?”

    “玉不是给我买的。”许怿一挥手,“知非姐不是要结婚了么,我额外给她准备份新婚礼物。”

    说完拉开栏栅门,去拿他的摆件。

    沈清洛沉默片刻,“知非姐姐要结婚了?那新郎…”

    “不是常祺。”陆策说,“她不闹死闹活了,也找到更合适的人。”

    沈清洛愣了愣,“那很好。”

    又在心底重复一遍。

    “很好。”

    第27章 星座

    许怿百无聊赖地坐在大厅吧台, 捧一本新华字典,打算给民宿二店取名。

    目前这家叫「鲸也」,鲸, 海里游的。

    民宿仅剩的三个住客之一, 那位独立摄影师, 摘掉绒线帽, 提议:“许哥,二店名字找个天上飞的。”

    许怿觉得有道理, 合上字典, 问摄影师借他手里的《星空图鉴》。

    “庄苏凌,”许怿念了遍书封上的作者名,“和你同个名字,你是作者本人吗?”

    摄影师嘿嘿一笑, “就是我。”

    “你可以啊。”

    许怿赞叹着打开书页,是本旅行合辑, 记录作者本人的星空拍摄之旅,以及沿途趣事。

    庄苏凌不仅擅长星空摄影,对天文学也颇有兴趣, 据他所知, 今晚有“月掩金星”的天文奇观。

    上回被四川驴友的遇狼故事吓到,庄苏凌不敢独自上山, 他本有一位拍摄同伴,因封山进不了禾木村。

    于是不遗余力地做他人思想工作。

    “月掩金星, 很难得的天象,不看后悔。”庄苏凌试图鼓动许怿, 又朝对面写材料的沈清洛吹风,“沈小姐, 你感兴趣吗?”

    沈清洛远程被主编使唤,连续好几天赶稿,写得头昏脑胀,迫不及待想放松心情,便答应下来。

    陆策推门进来,身后还跟着个叽叽喳喳的小尾巴,是吾尔曼。

    吾尔曼背着他的大工具包,手舞足蹈比划攀岩姿势,“陆策哥哥,我们学校停课啦,你上次用速降绳的样子好帅,能教教我吗?”

    陆策从清早上就被他跟着,心说还是学校作业太少。

    “我没空,你去找方文玩吧。”

    “方文忙着收拾东西呢,禾木开山后她就要搬走啦,我吃完晚饭再去找她。”

    许怿饶有兴致地看了会儿陆策被小孩缠住的不耐烦样,憋笑一阵,良心发现替他解围,问要不要晚上一起去山坡,看“金星掩月”。

    陆策还没回答,吾尔曼跳起来举手,“我也去我也去!”

    许怿俯身,与他平视,“和你父母说一声,同意就带你一起。”

    又抬头看向陆策,“沈小姐和庄摄影师也去,你呢?”

    陆策拧眉看向沈清洛,“你不是感冒刚好,又去山上?”

    前些日子停电,连带暖气也停掉。沈清洛受寒,加之和陆策去观景台找方文,着了冷风,感冒症状来势汹汹。

    刀片割嗓说不出话,咳嗽胸闷,流生理性眼泪,都这样了还惦记赶稿。

    那几天里,沈清洛戴着医用口罩,在大厅角落噼里啪啦敲字。

    一敲就忘记时间,陆策倒了杯温水,提醒她吃药。

    沈清洛没摘口罩,“陆策,离我远一点。”

    陆策皱眉。

    “会传染你的。”

    他眉头舒展了些,“哪儿那么容易传染,休息会儿吧。忙成这样,你们杂志社是要评什么出版奖吗?”

    “都是之前积压的稿。”沈清洛叹口气。

    屋里的庄苏凌听说沈清洛是《人文地理月刊》的主编助理,不禁对这位美人刮目相看。

    《人文地理月刊》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社科杂志,包含旅游、政经、人文、历史等多个栏目。

    录用要求高,工作强度大。

    得知沈清洛的毕业院校,有国内顶尖的王牌新闻专业,庄苏凌频频点头。

    “我以前去纳米比亚拍摄,认识蛮多你这专业的同学,很多毕业都去搞自媒体了。”

    的确,传统纸媒日渐式微,报刊亭数量年年递减。尤其互联网兴起,直播和短视频风头大热,分走大半流量,杂志社的日子不算好过。

    更何况毕业生更务实,自媒体的收入比起杂志社死工资,更有突破口,但凡出一支爆款视频,广告收益抵普通打工人一年。

    沈清洛上大学时,就有MCN机构找上门,想包装她做网络红人,以常见的美女学霸为噱头。她给婉拒了。

    “沈小姐,像你们这种做纸媒的,是不是特别有某种信念感?”庄苏凌问,“对于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是不是很瞧不上?”

    沈清洛还真没这种想法。

    并且恰恰相反,她觉得互联网自媒体兴起,极大加速信息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难以取代的优势。

    新兴媒体需要的是监管和筛选,而不是传统纸媒高高在上的审视。

    本质上讲,纸媒也好,互联网业好,都是背后笔者传递价值观的媒介,谈不上谁更高尚。

    “可是自媒体门槛太低了,是个人就能开账号,”庄苏凌说,“拍摄人没怎么见过世面却爱分享。”

    “当然我没说爱分享不好,”庄苏凌解释,“只是这样导致平台大量囤积低质内容,感官很差。”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世面”二字狭义化,尤其是新中产,乐于将“世面”当作阶级区分的标志。

    比如,在东京吃和牛,在马代住水屋,去百老汇看一出歌剧,与人讨论素食主义、LGBT平权、海洋环境保护。

    或是房贷撬高杠杆,教育选英美体制接轨的国际学校,这些都算令人引以为傲的“见过世面”。

    而老家锅灶的小炒牛肉,家门口的土坡泥堆,播放口水歌的广场舞,校服宽大丑陋的乡镇学校,大叔大妈讨论菜价几何、家长里短。

    这些是土气庸俗、没见过世面。

    沈清洛始终不赞同类似的“世面”说法。在她看来,很多人说的“见世面”,并非“见识世界的多样性”,而是“见识穷人买不起的东西。”

    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