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是来加入君臣合祀的: 23、玉垒浮云变古今(三)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我是来加入君臣合祀的》 23、玉垒浮云变古今(三)(第1/2页)

    寿春。

    梧桐叶打着旋落在地面,静谧无声,整个院子里仿佛没有一个活物。

    门窗紧闭的屋子内,升着一盆银碳,暖意憋得人有些沉闷。塌上之人拢紧衣袍,侧身下榻,汲着鞋走到窗边。

    推开窗,冷风顿时呼啸而进,被风一吹,男子有些咳嗽,他握拳在唇畔轻咳两声,但仍旧没有关窗。

    他似乎很享受连日来这样难得清醒的时刻。

    风打在脸上,和年少避祸时冀州如细密刀子般的风不同,寿春在南北之交,寒冷中又能隐隐感受到江南的水汽。

    他望向天,天色阴沉,万里层云,像整片天要倾覆似的。

    要下雪了。

    坐在窗边,他阖目靠在窗沿上,身子一半冷一半暖,但仍旧没有动弹。

    他素来不喜旁人打扰,如今无事可做更是不愿有任何人在他身侧,所以院中一个下人都没有。

    忽然,院门处传来声响,木门被推开。同他来此养病的家人打开屋门,便看见他坐在窗边。

    “令君身子还没好利索,怎么能如此吹风。”

    来人焦急地直跺脚,他走到窗边,把窗户一把合上。

    “哪里就沉疴至此了。”没得风吹,脑子又有些昏沉,荀彧起身缓步走回塌边。

    他这才看见家人手中还提了一个木盒,不经意问道:“提的什么?我没什么胃口。”

    家人将木盒放下,面有喜色,“丞相赐食。”

    一道青光从眼前闪过,晴天霹雳般,荀彧觉得自己有些坐不稳,丞相馈食?

    一月前,临出征前,董昭向曹操谏言,丞相有不世之功,耻有凓德,位极人臣,该进位魏公,赐九锡,以彰殊勋。

    他内心不郁,当庭驳斥,丞相兴义兵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可是曹操的反应让他如坠冰窟,临出征前,将他调去了谯劳军。

    他早该知道,进魏公这事没有曹操本人默认,董昭如何敢提。

    可这不就是王莽故事吗,今日进魏公,明日封魏王,该置汉天子于何地?

    还有这场兴师动众又没有什么战略意义的伐吴之征,意义为何。刘备一人入川,荆州被诸葛亮守得和铁桶一般,孙权迁都秣陵,一副扼守边陲的模样。除了无功而返,他想不到第二个结局。

    大军南下濡须,意不在此,只是为了班师回朝能名正言顺吧。

    满朝上下,只有自己是那个不合时宜的白痴。

    他的手摩挲着木盒的纹路,却迟迟没有打开。

    或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二十年的相伴都是错的,只是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对的路在哪里。

    家人见荀彧迟迟不打开盒子,有些疑惑:“令君不打开看看吗?”

    荀彧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这么累过,他挥挥手,“放这吧,我一会再开。”

    见家人出门合上门扉,他才颤抖着手掀开盖子。

    红色的漆在眼前弥漫,就像官渡之战那流不尽的血。

    是空的。

    他竟然还妄想过别的答案。

    荀彧过世的消息传到荆州时,诸葛亮正在批阅公文。他从连绵的案牍间抬起头,眯着眼有些不可置信问面前的马良。

    “曹操不是还在前线吗?荀文若怎么死的?”

    马良也有些伤感,“具体不知,只是听说他因病停在了寿春没有去濡须前线。”

    诸葛亮恍然大悟。

    他并未见过荀彧,但他的伤感却丝毫不比知道周瑜过世那一日少。

    这世间,又没有了一个汉臣。

    诸葛亮今日没有睡在公门,他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家中时,正好看见果儿拉着乔儿和无衣在廊下写字。

    诸葛乔的字十分工整,他坐得端正,诸葛亮走近一看,是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无衣,你不是总问我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么?就是这个意思啦。”果儿得意地看向诸葛亮,“爹爹取的。”

    诸葛亮看见这首诗更添了一份伤感,他勉强扯出一丝笑,“嗯。”

    “爹爹不开心么?”诸葛果心有所感。

    诸葛亮接过乔的笔,将就那片木简,写下四个字,“王佐之才。”

    诸葛乔和无衣有些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写完四个字后也没有解释,并不像准备给他们上课的模样。

    诸葛果倒是瞬间就知道发生了什么,该是荀彧的死讯传到荆州了。

    荀彧在曹操处的定位和诸葛亮其实十分相似,从大的方面来说,规划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蓝图,从细节处又在后方居中持重,守住基业。还能充当hr,给曹老板举荐一个又一个人才。

    只是相伴半生才确定同路人不是同道人,比起诸葛亮,他实在是不幸的。

    见诸葛亮依旧坐在原地愣神,她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爹爹今晚弹琴吧,你今日弹得再晚我也不会嫌你吵的。”

    *

    临近年关,天气愈发冷了。

    左将军府没了主人,后院一片萧索。虽然仆从仍保持日常洒扫,但从细节处仍能看出不同。

    在诸葛果的再三央求下,诸葛亮同意了她从后门溜进刘备的练武场。诸葛果的理由相当冠冕堂皇,世间一草一木都是灵性的,这些木桩子,沙袋子自然也是有的。主公走了,主母不住这,要是日常没人使用,朽得更快,还是说诸葛亮有信心主公短时间就能回荆州。

    诸葛亮:……

    她继续加码,反正她总有办法溜出家门,要是诸葛亮不给她找个地方消耗精力,那就不知道下次在何处见了。

    诸葛亮:……

    总之,最后军师大人难得干了一件以公谋私的事,他把左将军府的后院批给了两个丫头练箭。

    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

    八岁的无衣和刚来公安时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个子向上窜了一小半,头发盘起紧紧束在脑后,身上穿着诸葛果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后世审美改出的一身骑装。

    当然图纸是她画的,绣活是无衣做的。初次展露人前时,黄月英看见两人的奇装异服虽然皱眉,但从心底本也有些离经叛道的她最后只叮嘱了一句别让你爹看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浅浅揭过了。

    左将军府的箭靶有一人高,都是成年男子使用的。无衣站在两块青石上,手中拿着黄月英替她们俩改过的特制弓箭,侧着身子,用一只眼瞄准,弯弓搭箭,咻的一声,对面箭靶靠近中心的位置便插上了一支箭矢。

    诸葛果站在远处飞速鼓掌,“无衣,你太棒了!这才两个月就能有这种程度。”

    她拉开特制的箭仍旧有些吃力,不过她娘曾神秘地冲她说,隆中时自己和诸葛亮曾有过一个设想,可以让气力不足的人也能使用弓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