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克夫小夫郎: 【全文完】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成克夫小夫郎》 【全文完】(第3/21页)

个健全的龙子。

    再后来,他便顺了皇叔的愿,在旁看戏就好了。

    若是真的乱了,那便怪不得他,亡国君也是皇叔做——长文帝当时想到这儿,笑出了声。

    侍卫挎刀入府,太监宫婢吓得跪在两旁。

    顺王说:“本王在家中雕了菩萨,是送子菩萨,送给皇叔的。”

    “圣上请王爷进宫一趟。”侍卫做了请的姿势,但明晃晃的那是‘架着’走。

    顺王便说好,跟着一道进了宫。

    后脚王府就被抄了个底儿朝天,当夜侍卫将所查所抄东西列了详细,细数呈上。天丰帝一一翻看,最后看到了那话本子。

    於悉征里——

    “这是?”

    侍卫跪地说:“属下在顺王暗格之中发现的,听王府太监所言,顺王时常取了此书捧着相看,有时嚎啕大哭,有时疯癫大笑,有时还喃喃自语要看好戏……”

    因此侍卫觉得蹊跷,便将此书带了回来。

    天丰帝重新又看了遍,待看到时日时,回想了下,当初跟在长文帝身边的太监祥宝,曾经说过,有几日,他那侄儿是夜里梦魇,醒来便哭,说莫要割朕的肉,还说这国要亡了……

    他在看书中内容,便蹙着眉,如此匪夷所思内容,天丰帝不信,却留在了他心中,暗暗吃惊……

    看似太平,却没想到渤海国已然埋伏至深。

    若不是此次北安伯无意发现——天丰帝怔了,难不成北安伯夫夫还真是他的福星不成?有了此夫夫,他往事皆顺。

    最后天丰帝将顺王放了回去。

    “他既是想看朕的好戏,那便让他好好看看,看朕是如何让着天下海晏河清四海丰登天下万民真心顺服。”

    后来天丰帝借此事,又肃清了一遍华都贵族,将盛氏皇族打压捋清了一遍,虽是放了顺王,却又下了一道旨意,凡是顺王女眷无所出的,若是族中愿意,其女眷便可归。

    “这旨意什么意思?”

    “还能什么意思,圣上这是羞辱顺王呢。”

    “天下谁人不知,顺王是天阉,其女眷哪里能有子嗣?这不是明摆着遣返顺王的女眷么。”

    “咱们圣上这怎么还管到顺王后宅了?”

    “禁言。”有人悄声说:“前一个月,听说内城中姓盛的人人自危,你可知为何?我打听到了,这里头有缘故的,邻国那渤海国竟早早买通盛姓皇族,还有官员,北安伯琢磨出来的麦种,本来是给老百姓发的,结果有人倒卖,卖给了渤海国……”

    百姓们闻言,各个惊讶,竟有这等事。

    “若是真的,那该抓,该杀!”

    “这天杀的,麦种是咱们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好东西,竟卖到邻国,呸!”

    “可不是嘛,听说北安伯当日收成完,点了人手,就是防有贪官层层扒皮克扣百姓东西,结果误打误撞,查出了这个事。”

    “北安伯可真是好人。”

    “好官呐。”

    “为咱们百姓做事的好官。”

    如今北安伯名声响当当,在百姓心中一等一的好。

    传话的又说:“圣上圣明,严查了一通,便有这样结果了。”

    “圣上做的好,真是圣明,该杀该抄家罚的。”原先还觉得圣上手腕过于残忍了,时下便改了口。

    “顺王怎么就放了?圣上还是太仁厚。”

    “可能没查出来,咱们圣上开明,不冤枉人,就是心里有气,连带着对盛姓没好脾气,便有了这道圣旨。”

    如今百姓不再说圣上怎么折辱顺王,管着顺王后宅之事。管就管了,管的好,“那顺王是天阉,又不能人道,王府里娘娘们那么多,这就是祸害人家闺女的。”

    “可不是嘛,说来说去还是圣上开明。”

    “咱们也有福气,有如此开明的圣上,还有贤臣北安伯,以后日子太平无忧,都是好日子……”

    天丰帝这道旨意下去,就是有些贵族恪守规矩,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是该牢守三从四德,哪怕顺王是天阉,那也不能和离——没这个说法的。

    就该守着天阉过一辈子。

    可天丰帝刚清理完内城,宗室玉牒肉眼可见的又少了少,众人心里慌着,这时哪敢跟圣上作对,知道圣上磋磨折辱顺王,明眼人那都是争相把自家女儿接回去。

    秦珏听到圣旨,是捧着折子第一个站出去要接妹妹的。

    这件事一直忙活到了同年九月,算是彻底平息了。北安伯又得了一次封赏,岑越对东西都无所谓,也没想到会牵扯出这样的大事来,家里装不下了,便说:“那就搬家吧。”

    秋高气爽,不冷不热,适合搬家摆席。

    作者有话要说:

    齐少扉日记86:摩拳擦掌摩拳擦掌,明天就可以狠狠给胖崽启蒙了吧?!要严厉!

    第142章 享盛世142

    “老伯,怎么了这是?怎么城中大人都往外走,可是有什么事发生了?”北雁郡城外来客见车马陆续出城,不由好奇问。

    城中人听闻,是笑呵呵说:“你肯定是头一次来北雁郡吧?”

    “老伯你怎会知晓?”他就是外来客,这不稀奇,有口音嘛,可怎么晓得他头次来?外来客好奇了。

    城中人就说:“你但凡要是来过,便知道北安伯府建成,城中各位大人早早去了拜帖,又收到了回帖,咱们老百姓都知道,说了好些日子了,不该不知道的。”

    “原来是这般。”外来客说完,又惊:“北安伯?可是那好麦种的北安伯?”

    “是啊,这天下哪里还有第二位北安伯的。”百姓谈起来,语气皆是敬佩自豪,是他们北雁郡的北安伯。

    外来客不由也起了谈兴,并不急着找客栈,而是说:“我从南边来的,听闻今年北安伯收拾了贪官,还抓出了渤海国的奸细。”

    “对对,是这般的,你是不知道,当初唐家派军出动的,也是多亏了圣上贤明,给北安伯拨了唐家军。”

    “也不是这般,唐家军那是听北安伯种麦子的。”有人听二人闲聊,实在是忍不住插了进去,“我听来的,今年麦收丰厚,各地方派人去领麦种,咱们北安伯怕有些官老爷层层扒皮,到老百姓手里没有了……”

    “北安伯真是英明。”

    “是啊,就因为北安伯想的周道,底下人发现了不对劲,那贪官黄不觉竟是个奸细,收了渤海国商贾的大钱,敢在北安伯眼皮子底下犯事,想拿寻常麦种充好麦种给底下百姓种,你说这人坏不坏?该不该死!这一年只能种一茬,耽误了一年,待到来年,老百姓辛辛苦苦伺候庄稼,结果收成不好,可不是要骂北安伯了。”

    “该杀该杀。”

    “其实那黄不觉也不是北安伯眼皮底下的,听说那府县穷远,离着北安伯最远,麦种不够,北安伯说先紧着穷苦地方发,这黄不觉是想一半一半,把那最穷最远的乡麦种换掉,那边人日子过得紧巴,没甚见识,胆子也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