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她天生好命(穿书): 75. 第 75 章 胆子极大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真千金她天生好命(穿书)》 75. 第 75 章 胆子极大(第2/3页)

惹事儿。

    禄国公是个孝顺的,也是真心疼裴舒。

    即刻命人去查容家,这一查,便查出容逊去年赈灾,贪墨了不少银两。

    翌日一早,就被呈到了武帝面前。

    同时还有瑞亲王的折子。

    说容家圈占良田,令百姓失去土地,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

    沈千流参容家贩官鬻爵,他是乌衣卫,有监察百官之职,且武帝知道了他的身份,他没必要隐藏目的。

    直接开始针对容家。

    既然他这把刀好用,便让武帝多用几次,把前面的敌人都除了。

    宜川侯生气容家的气,他们欺负宜川侯府,是觉得宜川侯府好欺负,碍于武帝和太后的面子,他们本想忍气吞声。

    忽闻容家人下了昭狱,也看出一些苗头。

    乌衣卫这是开始查容家了,谁授意,不言而喻。

    宜川侯思虑再三,也写了折子,参容家纵子行凶,强行纳良家女为妾。

    宋国律法规定,不可强纳良家女为妾,当然双方愿意,民不举官不究,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毕竟是双方自愿,可容珂后院中的女人,有的是他强纳的,为此还逼死了人家未婚夫。

    只因容家家大业大,还是皇亲国戚,给了一些赔偿,威胁一番,别人不敢上门闹罢了。

    这事儿证据确凿,宜川侯也妥善安排了人证。

    武帝知容家放肆,却不知如此目中无人。

    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了,贪墨赈灾两款,贩官鬻爵,逼良为妾,圈田占地,哪一条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啊。

    容家,真是好样的。

    武帝还未想清楚如何处置容家,挥手退朝,带着人离开了。

    沁阳王深知武帝的性子,等百官离开后,朝后宫走去。

    他先命人打听了武帝在何处,这是属于窥探帝踪,这是大吉。

    想了想,他并未去见武帝,而是去了慈安宫。

    容太后知容家犯事儿,心口抽疼,这就是她费尽心思扶持的容家。

    哥哥贪心不足,这次怕是要栽跟头了。

    她不想看见沁阳王,直接下了逐客令。

    沁阳王不敢惹太后生气,怕把人气出好歹了,到时武帝更不会饶他,辞了太后转身出来。

    他思索着可行的法子,这些事已经被人捅出来,必须找人顶罪,容家不能出事。

    三日后,容家自断臂膀,保住了容家根基,王妃娘家徐家因贩官鬻爵,贪墨赈灾两款被抄家,全家流放。

    容逊因圈地被抓,容珂因逼良为妾被下了昭狱。

    容家到底家大业大。

    他们用几个人顶罪,又用钱财补偿,受了酷刑后,险些失去半条命,便被放了回去。

    容家之事牵连颇深,一连扯出几家,该砍头的砍头,该灭族的灭族,该流放的流放。

    乌衣卫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抄家都缺少人手。

    菜市口血流成河,京城人人自危,生怕菜市口再多几十具尸体。

    当然,被灭的这些人都是三皇子背后的势力。跟着参与苏家和沈家之事了。

    三皇子气得发了脾气,夜里去了容家,质问容家为何不小心行事,被人抓住了把柄。

    这才几日功夫,好几家被牵连了,那都是他们精心培养的人,再想拉拢别家,怕是难上加难了。

    一问才知,这事儿是容珂引起的。

    容珂若不纳宜川侯府嫡女为妾,便不会得罪陆家等人。

    这些人为了给裴舒出气,竟抓住了容家的把柄,这也是沁阳王没想到的。

    谁能想到一场闹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他不该纵容儿子和孙子,可现在说什么后晚了,只能不救了。

    三皇子皱眉:“这个嫡女,有什么特别之处,竟让这么多人护着她。”

    长公主姑姑,瑞亲王叔祖,陆家,宜川侯府。这么多家整容家,真的只为一个丫头出气吗。

    他觉得这事儿太过震惊,令人不可置信。

    一个丫头到底有什么魅力,他倒是想见见了。

    沁阳王也想知道,先失姻亲,又失长子和嫡孙,随后势力一一被拔出,说不心疼,那是不可能。

    多年的势力,说没就没了,不仅如此,还换成了二皇子的人。

    二皇子镇守东海、对抗倭寇,朝中关系薄弱,若不是二皇子没有回京,妻族势力不显,他都怀疑这是二皇子的手段了。

    沁阳王也不知裴舒有何手段,只知入了不少人的眼,不过少不得让人查一番。

    三皇子叮嘱沁阳王不可再生事,便离开了。

    他离开后,武帝便收到了消息。

    武帝不动声色,逗弄着回廊下的鹦鹉,对刘钦道:“今儿宿在贵妃处,去传旨吧。”

    这个容家,依旧不老实啊。那就敲打一下容贵妃,别让老三不安分。

    他来贵妃宫里,容贵妃听了欢喜不已,命人好好打扮,盛装迎接武帝。

    这宫中从不缺美人,年年选秀,就算武帝嫔妃众多,子嗣却不丰。

    只有四个皇子一个公主。

    皇长子是皇后所生,皇后病逝,皇长子一时接受不起,撞柱自戕了。

    当然,这只是对外的说法,真相不足为外人道。

    二皇子母妃身份低微,小官之女,生下二皇子后,被封为贵嫔,这些年在宫中默默无闻,不争不抢。

    武帝看中子嗣,嫔妃不敢对皇子公主下手,这才让二皇子平安长大。

    三皇子便是容贵妃所出,母族容家,权势滔天,如今被武帝忌惮。

    四皇子也是皇后所出,生下来便是死胎。

    唯一的公主是贤妃所生,因是唯一的公主,颇受武帝宠爱。

    她小小年纪便搬出皇宫,这些日子去慈寿寺祈福去了,并不在京城,听闻年后回来。

    武帝有时在想,宫中嫔妃众多,他为何子嗣凋零,当真是惩罚吗?

    当年他骗了苏青芸,致使苏青芸惨死,那么耀眼的一个人,却那样死了,连带他的长子。

    长子聪慧,也长得像自己,小小年纪吟诗作赋,武功谋略,哪一样都不缺,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他曾想过,皇位可以传给长子,长子必能成为旷古明君,让宋国迈入辉煌。

    可惜,那样一个孩子,为了苏青芸,撞柱自戕,死了。

    武帝听闻这一消息,心痛不已。直接昏了过去,醒来后悲痛欲绝。

    他想不明白,长子那么开朗的一个孩子,为何撞柱自戕,他可以活着的。

    若是长大,如今也该娶妻生子了,他或许都要抱长孙了。

    可惜……

    想到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