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21、第 21 章(第2/3页)
罢。沉稳应对尚且无妨。”
就连张良都不由出言,就怕这五十几岁的老头了,一口气没上得来又把自己气短命了。
刘邦强行逼迫自己闭了闭眼,缓缓才放松下来,吐出一口气:“朕知道了。朕没事。”
【当然,文帝不愧是文帝,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也不是束手就擒。
他选择听从晁错贾谊等人的劝谏,“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通过行政命令鼓励人口和粮食向边境流动,并鼓励养马,通过增加边境防卫力量继而努力保持边境和平。
总体而言,虽然依旧有憋屈的地方,也没办法大举反攻,但大体上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态度。
这样的措施虽然在文帝时期还看不出来什么特别有效的成果——因为采取的时候已经是文帝后期了,却为景帝时期汉朝对匈奴政策的初步变化奠定了基础。】
刘恒:……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没关系,早点知道匈奴在我手上会这么嚣张,可以早点预备预防——“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还有鼓励养马是吧。
默默在预备施政记录本上加上几笔。
【我们之前讲过,景帝初年的时候,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在初期一直沿用的是和亲政策。
可是我们刘启陛下那小暴脾气,布义行刚的皇帝怎么能真的一直忍气吞声忍到最后啊?
随着文帝给他留下的家底通过他的税制改革逐渐回流进国库,对朝政的控制力也逐渐加强,终于兜里有钱,手里有人的刘启果断选择对匈奴发难。
——自中元二年匈奴入燕之后,“遂不和亲”。
对,汉初终于支棱起来了!汉初也不是一直都在和亲的!
这一次断绝和亲的时间将近十年,从景帝中元二年一直延续到了刘启去世,刘彻登基初年。一直到刘彻因年幼无法亲政,朝政为窦太后和军功集团第三代所把持,才复谈和亲之事。
不得不说,看到这里我就忍不住再感叹一句刘启的识人之明啊。
他一死,失去了一个强硬领导,又没有一个新的硬骨头顶上的汉王朝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窦太后主政那几年就可以看出来了。
这还是刘彻正常继位,只不过是没办法亲政而已,就已经有软骨头再行和亲了。要是刘荣继位……那估计一辈子都别想再像他爹那样拒不和亲,更别提像武帝那样一雪前耻了。
这十年也是汉匈实力对比扭转的重要转折点。】
遂不和亲?遂不和亲!
一雪前耻?一雪前耻!
刘邦当场表演了一个老泪纵横:“好啊!刘启你干得好啊!脾气暴一点怎么了?对待匈奴人就不该和他们客气!彻儿你干得更好啊!!你爹选你就是老天保佑我们老刘家,上天厚汉啊!!!”
“——这种耻辱就不该存在!”
他说的杀气森森。
—
刘恒比他爹更幸运一点,可以夸夸的对象之一就在自己手边。
于是他又把亲儿子抱了起来,这一回是真的破功了,沉稳如他都把儿子抱的死紧,言词间带上了哽咽:“干得不错啊,挑的继承人更是真的不错啊!!”
王娡是吧,他记住了,视频放完他就去找王家下聘礼。窦姬日后搞事是吧,放心他会把一切打理好的。
绝对不会让好大儿被孝道束缚,更不会让宝贝孙子受委屈!
能打匈奴的就是好子孙啊!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对景帝时期匈奴的入寇情况,简单的概括为“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并将这样的功劳归功于“如故约”。
这话说的其实挺搞笑的,考虑到司马迁毕竟是个文官,我们要原谅他对军事战略的生疏。
实际上,景帝初年“如故约”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七国之乱的时候,赵国勾结匈奴打算一起造反,而匈奴也为之心动,只不过是七国败的太快,纠集起来的兵力还没来得及加入一起搞事,这才不得不悻悻然离去了。
而往前去看文帝时期,更是明晰:和亲的最后结果往往都会以匈奴一方的背信弃义而结束。
因为游牧民族甚至比农耕民族还要“看天吃饭”,强烈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必须逐水草而居,必须时不时南下劫掠一番。
这是不可避免的生存之争,不是你有所退让就能换回和平的。有些人现在屁股坐歪,批判武帝,说他想把匈奴赶尽杀绝又有何必呢?
——你把这句话去和当时的汉朝人说去,对面不被你气的当场拔剑要跟你拼个你死他活算我输。
文明之间的生存之战,哪里来的那么多没必要的温情?】
【所以,景帝一朝匈奴无大寇,本质上依靠的还是刘启采取了武力的方式来保卫边境。
史书对于景帝“遂绝和亲”之后,匈奴入寇的记录只有三条,其中战况最为惨烈的应当要属中六年:“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但这次战争所记载的士卒战死的数目,也不过两千人,对比文帝时期“万余人”的数目已经减少很多了。
而匈奴入寇甚至只为了取苑马,这一点也可以与景帝在西北边疆广设马苑,改汉初鼓励民间养马的政策,为官方机构直接养马的措施相对照,说明当时马政的繁荣。
这样官方下场养马的措施,使得管理力度大增的同时,马匹的数量、质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至此,西汉国家的军马生产才初具规模,足以支撑起景帝对匈奴的战略反击,和武帝时期与匈奴之间简直堪称不死不休的狂暴的战争。】
“官方机构直接养马比鼓励民间养马会更好?”
萧何捕捉到了这一点论断,但还没来得及兴奋起来,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戳破了。
——就现在国家这个财政状况,哪里供得起官方机构养马啊?
他和韩信面面相觑,虽然也很想要骑兵的将军都忍痛闭上了眼。
刘启靠爹靠自己手上是富裕不少了,但他们依旧穷啊,穷到甚至抄不了作业!
—
刘恒:保留一下,不确定能学,先看看经济能发展到什么地步。
【是的,是反击,也是景帝。
虽然对于景帝时期主动攻打匈奴的事迹,《史记》、《汉书》中均未花大笔墨记载,也未见有因击匈奴而封侯的人才,但这并不代表刘启没有对匈奴展开报复反击行动。
实际上,在李广的传记里面就有提到,景帝曾“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而后二年“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更是罕见的点明了是汉朝主动前去“击”匈奴的,甚至考虑到刘启竟然高兴到下令酺五日,这场战争的结果应该还是胜利的。
此外,根据《李广苏建传》,李广应该也多次进入过草原出击匈奴,而与之齐名的程不识亦当有不少出击行动。
结合一下这两种认识,我们大概可以推断:景帝中后期,汉匈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微妙的战略相持的状态,汉匈战争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