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她一统天下[基建]》 180-200(第12/33页)
期间给她安排了一份在食肆里的兼职。
陈青曼拒绝了父母要来送她的要求,她独自一人乘坐长途牛车来到了扬州,虽然她没来过扬州,但是岳县和扬州城市建设大差不差,她按照指示牌找到了新立大学专属的路线。
今天是开学日,新立大学的专门路线上全是学生,还有一些送孩子前面报到的家长。
黄如容和郑由作为郑悦的父母,担当起了几个小娘子的家长的职责。
黄如容瞧着沈芦和李朝怎么看怎么喜欢,毕竟这可是第一次高考的第一和第二,上了报纸的,简直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马车停下,陈青曼提着大包小包上了车。
郑悦四人和陈青曼并不是一个班的,陈青曼是隔壁班的,因此她们并不算熟。
但是陈青曼认识沈芦和李朝啊,她们二人简直就是学神!学霸!
杜小草盯着陈青曼看了一会,“呀!我记得你,你是隔壁班的,陈青曼!”
陈青曼没想到自己会被认出来,而且瞬间好多双眼睛都好奇的打量着她。
于是黄如容的监护对象成功的又多了一个。
毕竟除了柳易烟是家里人送去报到以外,剩下的人全都在马车上。
陈青曼内心疯狂激动:天啊,沈芦和李朝居然和自己说话了,自己和高考第一第二说话了!
黄如容和善的问:“陈小娘子报的什么专业呀?”
陈青曼有些拘谨,她回道:“我报的教师专业。”
陈青曼的分不算太低,但是能选择的专业也少,她又不想去农学专业,所以思来想去选择了教室专业,将来若是考不上吏事,回岳县当个老师也是好的。
黄如容笑道:“教师专业好啊,当老师也好。”
沈舒兰也十分友善的和陈青曼做了自我介绍,两个人互相认识了一下。
陈青曼本来自己一个人来还有些紧张,没想到遇到了沈芦一群人,现在有了大人带着,她也安心了些。
黄如容也有些心疼陈青曼,毕竟她看起来也就和郑悦差不多大,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但是人家自己一个人提着各种东西,一个人来报名。
马车到达终点站,几人下车,拿着带着行李向新立大学方向走去。
路上的人很多,不光有杜小草这般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也有年纪大一些,通过了夜校课程去高考的人。
陈青曼之前没来看过大学,因此瞧着那写着新立大学的大门很是一阵恍惚,这是大学堂,她真的读上大学了。
几人走进大门,目光所及之处一片宽阔,正前方就是好些个教育部的吏事们,正忙的晕头转向。
几人走到报道的牌子处出示户籍和各种各样的资料。
宿舍是四人间,于是四个铁打的姐妹直接被分开了。
杜小草欲哭无泪,“为什么我们不能分在一间宿舍!”
沈芦敲了敲她的脑袋,“我就在你隔壁宿舍,哭什么哭。”
姐妹没有人是在同一个宿舍,杜小草倍感心痛。
陈青曼弱弱地举起手,“杜小娘子,我和你在一个宿舍。”
杜小草如释重负,“太好了!那我们一起去找宿舍吧。”
杜小草和陈青曼带着行李找到她们的宿舍,另外两个人都已经在铺床了,杜小草和陈青曼并不认识,想来是扬州夜校的人。
那两个人年纪要稍微大些,见到杜小草和陈青曼,大大方方打了招呼,做了自我介绍。
“我叫王晴,是医学专业的。”
“我叫陈意云,是农学专业。”
杜小草和陈青曼也做了自我介绍。
杜小草笑道:“那以后我们就是舍友啦。”
第189章 光明之路
五年誓约将近, 各国都在蠢蠢欲动,在这五年期间,中原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七个原本的节度使创立的较为强大的国家, 被称为七国。
其他的便是一些地方的小政权, 叫的出姓名的便是自称为宋骊后代的宋邺建立的骊, 还有占据长安以及周边州县的祝文所建的梁。
七国强大,百姓尚都饱腹不能, 更别说其他的小国,百姓几乎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 小国可不光是百姓难过,小国家能不能存货下去都是个问题。
于是这些个小国家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能够继续当皇帝的自私愿望,进一步的压榨民脂民膏,上供给自己选中的七国之中的某国,自愿成为附属国, 从而依靠大国活下去。
江南的周围也有着这样的一个小国。
现在是五年誓约期间,楚旋不想给另外的六国留下什么口舌,故而尚未出兵。
那个小国实在是很小,只有五个县那么大,那里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楚旋是打算把这个名为陈的小国打下来以后,将那里变成那些个犯了事不听话的人的去处。
大新在这五年之中各方面都迅速增长,不光是新立大学的建造,妍枪的发明,还有就是凭借着游医,成功的毒杀了好些其他国家的官员。
更重要的是大新百姓安居乐业, 任用贤才,公平竞争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 舆论战这一波打的也很是响亮。
各国权贵们得知在大新没有贵族,没有特权,大新的书院不仅叫什么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这么奇怪的名字,办书院的资格竟然还只有朝廷有,在考试之前也不能见考官,考官出了题便会被关起来。
这怎么行,这样岂不是不能作弊了!这样他们怎么垄断官员一直都是自己人?
而且不管是什么出生的人,要想做官都是从最底层的吏事做起,这一点他们更不是很能接受。
这般公平,倒又太过于公平了,官与民之间简直没有界限。
距离五年誓约结束还有不到两个月,在这期间能明显感觉到各国之间的紧张氛围。
尤其是那些个来大新做生意的商人,都想在这两个月之内在大新多进一些货,在五年誓约结束了以后,暂时便不来大新进货了。
毕竟打仗这种东西就是很突然的,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打起来,之前敢大大方方的出门做生意,完全就是因为七国签订的条款。
如今条款没了,大家都恨不得闭门不出,生怕殃及池鱼。
不光是百姓紧张,几个皇帝也紧张。
不过比较统一的是,他们都不敢对大新下手,血雨幻光带来的冲击力,再加上那些士兵们夸张的描述,给他们的震慑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大新有很多血雨幻光呢,又或者退一万步说,血雨幻光只是个小把戏,他们真正厉害的东西还在后面?
几个皇帝想了想,还是不敢轻易的去招惹大新,大不了最后天下一分为二,让给她个江南又如何。
但是大新全然不是这样的氛围,大新周报每周都会报道事实,日子久了,百姓们也会聚在一起喝茶看报,聊聊对现如今的形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