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盘点从解绑李杜开始: 3、立春(三)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诗人盘点从解绑李杜开始》 3、立春(三)(第1/2页)

    大宋便是大宋,何来“北宋”与“南宋”之分?

    小娘子在国朝之前冠以地理位置指代,多半是依据都城所在,便于称呼罢了。一个在东京,一个在临安,才分出南北。只要他北伐功成、还于旧都,不拘南北,来日域中,仍是宋家天下!

    一定如此。

    彷佛是为了叫自己心安似的,辛弃疾将这个念头在心口默诵两遍,就此打住,不愿再往更糟的理由上去细想。可“南宋”二字的出现,便如翻涌而来的巨浪一般,将他的思绪牢牢裹挟其中,挣脱不得。

    见他脸色愈发难看,陈亮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南宋”之称给好友带来的冲击,干巴巴地笑了两声,赶忙转过话题。

    “啊……词、词中之龙,这个评价甚好!极衬幼安的脾性作风,小娘子眼光不俗,眼光不俗啊!”

    说着,他悄悄点击光幕,按下暂停。

    也是自己大意了,瞧见百代成诗有了新动静,便想着第一时间来寻幼安,两人正好一同观看。哪里想到,后头还给他藏了这样一处暗坑呢!

    不过说起“南宋”,陈亮亦难免郁郁。

    他与辛弃疾志气相投,自然同样胸怀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可也好小娘子既直言“南宋”,莫不是断定这北地未能收回来,天子便要这样长久地偏安南方下去?

    那可不行!

    两人方才还有说有笑,眨眼功夫竟都怏怏不乐起来,范夫人看在眼里,有了计较。只听她冷不防开了口,却并未在这一称呼上多加纠结,反倒轻描淡写地提出新的猜测,“或许我们都想错了。”

    “这位也好小娘子,并不是宋人。”

    -

    西汉建元年间

    作为蜀郡辖内颇有名气的县城,临邛县富户云集,百姓安居乐业。即便在众多高门大户中,仍有一家,因其华贵又不失雅致的建筑布局格外吸睛。

    庭院深深,雕梁画栋,本该和乐融融的一家,却静得吓人,几乎听不见半点儿动静。就连家奴往来做事,都蹑手蹑脚的,万不敢惊扰主家。

    只因他们都知道,家中主君北上长安,一去经年,不见复返,独留主母黯然神伤。在此情境下,哪里还敢随意嬉笑呢?

    “女郎。”

    即便那个小女郎已经出嫁数年,自己也应当依照规矩唤一声“主母”,可女婢仍是固执地不愿改口,冲桌案前的人禀告道:“书帛已经差人送去长安了。”

    “那便好。”卓文君搁下手中竹简,向女婢微微颔首,“你且下去罢。”

    “您……”女婢欲言又止。

    她是跟着女郎从卓家出来的人,自然向着卓文君。依她来看,那司马长卿可真是担不起女郎这一片痴心。一别数年,不见传回只言片语便罢,盼来盼去,竟是叫女郎盼到了纳妾的消息!

    “不必为我担忧。”卓文君看出女婢的忿忿之色,回以淡笑,“旁人的眼光与议论若能叫我动摇半分,我早撑不到今日了。从前既能做出当垆卖酒之事,如今我亦能回之《白头吟》以示决心。”

    “你自去忙吧。”

    不错眼地目送一步三回头的女婢离开,卓文君松了口气。利落地将书简一卷,丢到一旁,转手划开光幕。

    自得了这名为“百代成诗”的物件,她便稀奇得紧。横竖家中无事,卓文君日日都要盯着它研究半晌,愈发觉得其中奥妙无穷。时候一久,若不是司马相如传书回来,自己竟连那个远在长安的郎君都快抛之脑后了。

    可惜,不知是临邛学诗的风气不浓还是怎地,卓文君从未在【附近的人】找到能诗歌唱和的朋辈。主页更是空空荡荡,刷不出任何动静。

    可就在今日,她将将在书帛上写下“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最后一句时,便敏锐地听到了一丝细微的动静。

    果然,这会儿再点开光幕,正中央已经自主放起了声音图像。

    哦不,该称之为“视频”才对。卓文君想起从指引那儿学来的新词,弯弯嘴角。

    “也好也好……这名儿倒很有趣。”画面中的女郎看着比她年轻一些,卓文君将这个名字念了两遍,又瞧出也好穿着打扮的不同之处,“也不知是哪家的女公子?衣衫形制我竟从未见过,改日可要好好同她学一学其中巧思。”

    顺手点过关注后,卓文君又聚精会神地看了下去,很快便发觉文也好话中不同寻常的地方:

    唐朝与南宋,竟都是闻所未闻的国名。自己涉猎颇广,过目不忘,而前阅历史,并未出现这两个朝代。那便只可能是……

    后来者。

    这个发现并未叫卓文君多么惊讶。

    意欲开创万世不朽之基业的大秦,不也这样轰然坍塌、随后被大汉取而代之了么?于情,她自然要想汉祚永续;可于理,她知道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

    【但凡学过诗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他俩的吧?】

    这话说得古怪。

    如今正是大赋当道,自家郎君便是因《子虚》、《上林》两篇气势恢宏的辞赋得了天子赏识。可按小女郎所言,后世汉赋荣光不再,反倒成就了诗歌的地位么?

    卓文君暗暗想着,记下了“李白”与“杜甫”的名字。一为“仙”,一为“圣”,听着便不同凡响。可惜小女郎只是一笔带过,否则,她还真想拜读两人的大作呢。

    也不知道日后有没有这般机缘。

    一个恍惚,视频已转回正题:

    【譬如有着“词中之龙”美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便曾于早年写下《汉宫春·立春日》之作。】

    汉宫春?卓文君挑挑眉,后人可真会促狭。取而代之不够,竟还要借咱们汉家宫室的名儿去作诗题么?

    全词篇幅较长,为避免水时长之嫌,文也好无意在视频中尽数解析,只将内容以文字形式一贴,而后轻描淡写地援引首句,权当算是介绍:

    【这篇当头便是一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开篇名义,直言春天已经归来,这又何以见得?诗人别出心裁,不去景色中找寻,反倒看向身边。原来,心灵手巧的娘子们已经剪裁缯绢制成小幡,簪戴在髻上,以此迎春之举,引出又是一年春归的感慨。】

    后世不同的习俗颇具妙趣,卓文君听得津津有味。在文也好的解释下得知原委后,不禁哑然失笑,“这位词中之龙,名号颇具万丈豪情,不曾想,倒很是会夸小女郎呢。”

    果然,文也好与她所见略同:

    【此句极好,好在举重若轻,巧妙地将立春的旧习俗揉入词中。描画娘子妆饰,却俏而不妖,更胜在清新脱俗,正是辛氏的独特风味。】

    【但我几经熟虑,最终仍为立春日择定了杜审言的这首诗。】

    文也好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其一,自然是因这首被后人推为“初唐五律第一”。】

    【如此高的评价,可不是浪得虚名。四联对仗工整,字字珠玑。见春景而思归,将杜审言心怀故土的情丝与初绿的柳丝融为一道,丝丝缠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