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110-12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110-120(第7/32页)

些东西谁爱要谁要,反正我只要工资。有了钞票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这就是你想不开了,厂里要是有钱发工资, 领导还会费心搞自选超市吗?反正咱们拿不到工资, 还不如去超市里选点东西,回头拿到市场和大集上卖掉, 也能回点本。”

    “小刘说得对,拖欠的工资越来越多,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补齐,有得选的时候,还是趁早选些东西吧。崔姐, 你要去超市看看吗?”

    崔红英点头说:“当然要去看看,我昨天去仓库提货的时候, 看到了食品公司的卡车,车上有汽水和糖水罐头,听说今天还会送果子面包过来。如果这些东西也按照出厂价卖,那我一定要买一些。”

    她家的两个孩子都喜欢吃黄桃和山楂罐头,但是这两年厂里发工资困难,孩子懂事从没提过买罐头的要求。

    她最近当编外销售员赚了钱,要是罐头的价格便宜的话,倒是可以给孩子多买点。

    反正保质期长,放不坏。

    中午吃过午饭后,崔红英便夹着饭盒,与大家一起去自选超市一探究竟了。

    然而,刚走到厂门口,女工们就被排起的几队长龙吓了一跳。

    “老葛,你们怎么在这儿排着啊?”崔红英站在超市门前向内眺望,好像没什么人买东西,戴着统一蓝色套袖的收银员比顾客还多。

    “等我们班长呢!”葛三顺高声回复,顺便提醒其他人,“厂里要求以科室和班组为单位,进去选购商品,科长或班长必须在场!”

    有工人抱怨:“怎么这么麻烦啊?班长请假的怎么办?”

    “那就由更大的领导出面,找车间主任,你要是有本事把厂长弄来也可以!”

    “买东西而已,咋还需要领导在场?”

    葛三顺热心解释:“咱们厂有将近两千人呢,人家财务科的同志总不能从两千人的名单里挨个找名字记账吧?不但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狄厂长要求以科室和班组为单位进去选购,结账时有领导见证签字,方便了财务人员记账,也免得有人冒名顶替,或者结算工资的时候扯皮!”

    “老葛,那超市里都有什么啊?价钱怎么样?”

    又是排队,又是找领导的,要是价格不划算,岂不是白折腾?

    葛三顺已经被问得有经验了,简短答道:“铁皮暖瓶六块四一个。”

    “啊!”

    在商店买个暖瓶,少说得十块钱了。

    而且这玩意的内胆是玻璃的,一不留神就会打碎,所以算得上是消耗品。

    崔红英连忙催促身边的同伴:“大辫儿,你跑得快,赶紧去车间找咱杨班长去,班长不在就找主任!”

    大辫儿是个瘦高个的小姑娘,因辫子又粗又长而得名。

    闻言便拿出在运动会上百米冲刺的速度,夹着自己的空饭盒,叮呤咣啷地往厂里跑。

    过了没两分钟,又带着班长叮呤咣啷地跑了回来。

    班长是被她在半路上拉来的,喘匀了气就急忙问:“咱们班的同志都到齐没有?”

    “齐了齐了。”

    杨班长一挥手,带着大家冲进了超市。

    他们班一共十个工人,进门以后,每人被发了一个手提筐选购商品。

    不过,刚来到第一个货架,大家就被镇住了。

    “咱这超市还卖电视机啊?”

    后勤科的同志负责维持秩序,听到了询问便答道:“牡丹牌14寸彩色电视机,只有四台,先到先得。”

    “才14寸啊?”杨班长不太满意,“现在都看21寸的,谁还买14寸的!”

    后勤的同志心说,所以才会堆在仓库里滞销嘛。

    但他们是被狄厂长紧急培训过的,当然不能信口胡说。

    “14寸确实小了点,但价格便宜呀,咱们跟电视机厂拿货给的是残次品出厂价,每台才四百出头。当年这款电视机放在商场里要卖998呢。你去买21寸的彩电,至少一千五,咱们这台彩电的价格还不到21寸的零头。”

    “四百多块啊,那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付呀!”

    “狄厂长说,先按当月的工资抵扣,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只抵扣当月工资的一半。这一半抵扣完的,就向前追溯,从去年拖欠的工资里抵扣。”

    女工们惊讶地问:“狄厂长真这么说?以前的工资也能抵扣吗?”

    财务科的同志答道:“对啊,狄厂长说咱们是国营单位,厂里有困难的时候,不得已才拖欠大家的工资,但是只要厂里有了钱,一定会想办法将拖欠的工资给大家补齐。”

    听说可以抵扣拖欠的工资,崔红英当即就要了一台。

    “小崔,你家里不是有电视机吗?”

    “我帮娘家买一台。”崔红英笑着解释,“我爸妈早就想买一台电视机,不过上千块的电视他们在农村不舍得买,这台四百多块的正合适。”

    她们在门口研究电视,其他人已经去其他货架上选购商品了。

    大辫儿的手提筐不一会儿就被塞满了,又跑到门口来借第二支手提筐。

    崔红英往她的筐子里瞄了一眼,产品五花八门,除了汽水、罐头、袋装酱油醋,竟然还有五双军绿色劳保胶鞋。

    “大辫儿,你买这么多胶鞋做什么?”

    这种胶鞋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在市场上三块八一双,根本无人问津。

    大辫儿双眼亮晶晶地说:“崔姐,这鞋实在太便宜了,一块九毛八一双,拿回家当拖鞋穿也划算呀!”

    “……”崔红英原本还坚定的心立马就动摇了,“那我也买几双,给我爸和大伯他们下地干活穿!”

    *

    超市第一天开业,狄思科提前给家里打了电话,今晚恐怕不能回家了,他得在厂里盯着。

    工人们对便宜货的热情相当高,超市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多才勉强关了门。

    狄思科过去的时候,超市里仍在忙碌。

    财务科和人事科要当天对账,后勤科也得将货架补满,还有不少停产车间的工人,一趟趟地从仓库里往超市运货。

    后勤科长向他提议:“厂长,来超市买东西的职工太多了,中午和晚上的队伍一直能排到汽车站那边。要不咱们弄一张产品清单吧,把项目和价格都写清楚,送到各个车间去,以车间为单位,统一送货上门。”

    狄思科笑着说:“还得是你这样的老后勤有办法。”

    “嗐,咱就是干这个的嘛。”

    后勤科长正得意,却听狄厂长又说:“你这个办法挺好,不过,这个月还是让大家来店里选购吧。咱们厂里沉寂太久了,需要热闹热闹。”

    部分车间已经停产了,要是不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很容易影响工人的精气神,也容易无事生非。

    而且有时候买东西就凭一股子激情,激情过去,理智恢复以后,职工们未必会选购那些产品。

    产品再便宜也是滞销货,平时在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