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110-120(第11/32页)
“你自己带孩子能行么?要不送到我爸那里去吧?”
狄思科嘴硬道:“你放心吧,我一个人就能搞定他俩!”
“你除了会啃孩子脚丫子,还会什么啊?”于童对他那点小伎俩心知肚明。
“嘿,擎好吧您!”
狄思科对于自己带娃还是很有信心的。
早上将媳妇送去火车站,他就琢磨怎么跟孩子过周末了。
他打算先给俩孩子听英语录音带,听着听着就能听困了,趁着他们睡觉的时候,他可以抽空去人大上个课,下午回来以后,再带他们出去溜溜。
然而,狄嘀嘀和狄嘀嗒今天也不知怎么,突然就好学了起来。
听了三盘录音带,竟然还精神得很,而且一直嚷嚷着出去玩。
狄思科瞧一眼手表说:“我上学和工作的时候那么忙都没逃过课,今天倒是要因为你俩逃课了。你们要去哪玩啊?”
俩孩子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是要出门。
一人抱着一只熊猫,站在大门口,还打算把两只小狗崽带上。
狄思科跟他们商量:“小狗还太小了只能在院子里玩,要是想跟我一起去看奶奶的话,就不能带小狗。”
两人手拉手交头接耳,不知是怎么商量的,又跟爸爸提条件:“带猫猫去。”
意思是,二选一,留一只在家里。
“不行,出门不能带小动物。”
在无情老父亲的催促下,两人最终只抱着熊猫,噘着嘴上了车。
二舅妈从小带他俩,不舍得看孩子委屈,帮着商量说:“要不把小狗带上吧?我帮忙看着。”
“哎呦舅妈,您可别被他们骗了,一会儿到了片场,看到了新鲜事他俩就把小狗忘了!”狄思科操纵着方向盘说,“那两只狗那么能跑,万一跑丢了又是麻烦事!”
郭美凤已经进组两个月了,不过这部电视剧也算是命途多舛。
因为资金短缺停机过两次,为此主演走了三个,只有郭美凤为了上电视,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于童瞧着婆婆对这个荧屏处女作实在太执着了,于是又给剧组投了一笔钱,让剧组继续拍摄,顺便要来了音像制品发行权。
几人抵达摄影棚时,有一场吃饭的戏正要开拍。
狄嘀嗒看到了戴着花套袖的郭美凤,大喊了一声“奶奶”。
被爸爸“嘘”了一声,就转而跟奶奶挥手拜拜。
得到郭美凤的回应后,才算是消停下来。
郭美凤饰演的是女主角的远房姑妈,因为做事勤快,被主角一家请到家里来当了保姆。
所以,她在这个家里的身份是很特殊的,既是保姆,又是主家的长辈。
狄思科没看过剧本,原以为她这个角色与二舅妈类似,应该是那种默默做事的长辈。
可他只看了两场戏的拍摄,就觉得郭美凤的角色性格与二舅妈完全不同。
这就是一事儿妈啊!
又菜又爱管闲事。
主角一家每天遇到的麻烦,有一大半都是这个保姆带来的。
就比如他们正在拍的这场戏,女主角下岗后自己开了一家婚姻介绍所。
市容办的同志要求整条街的商户,都要响应政府整顿市容市貌的号召。
在每个商户门口摆放统一鲜花——串儿红。
每户十盆,去市容办领取。
当然,这种鲜花不是免费的,每户需要交十块钱。
郭美凤饰演的远房姑妈听说以后,不但将女主给她买花的钱密了下来,还去市政府把市容办给举报了。
举报他们巧立名目乱收费。
之后的两集内容就会围绕举报带来的后续影响拍摄。
“妈,您演的是个反派啊?”两场戏结束后,狄思科问。
“我可不是反派,我是正面角色!”郭美凤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反派,“我这个人物的性格比较复杂,导演说了,我的存在为推动剧情起到了巨大作用。”
狄思科心说,作用确实挺大的,没有这个事儿妈,这部电视剧可能就拍不下去了。
而且这个角色还挺矛盾的,只通过今天这两场戏就看得出来,爱占小便宜又爱管闲事,胆子大,有点侠义心肠,又看不惯社会不良风气。
毕竟不是哪个老太太都敢跑去市政府实名举报的。
如果郭美凤能把这个充满矛盾的角色演出彩,没准儿还真能让她火一把。
“妈,您还不如演街道办主任呢,保姆这个角色有点像反派角色,万一以后火了,您不怕在街上挨揍啊!”
“……”郭美凤抱着孙女说,“我可是刀马旦出身,谁揍谁还不一定呢!”
狄思科:“……”
看来您也知道自己这个角色不讨喜了。
他带着两个孩子在摄影棚里泡了一天。
除了渴了饿了尿了,这俩崽会哼哼唧唧,其余时间都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们奶奶在前面拍戏。
他俩还跟工作人员们学会了鼓掌,每拍完一场戏,就随着大家一起啪啪鼓掌。
郭美凤下工回家时,他俩已经累得电量耗尽,上了车就呼呼睡了起来。
狄思科觉得,在做事专注这一点上,他闺女儿子是青出于蓝的。
他小时候上课经常溜号,从没有他家狄嘀嘀和狄嘀嗒这股认真劲儿。
*
两个娃被累得一觉睡到第二天,狄思科去上班的时候,感觉这次带娃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
上个月的工资已经开了,下次再开工资还有大半个月,这两天也没什么人来要账。
狄思科忙里偷闲,一上午的心情都很不错。
直到午饭前,钱运旺递了几份医疗报销单给他签字。
自他上任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往他这边递的医疗报销单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但他至今一份也没签字,全都暂时压在了抽屉里。
这些都属于大额报销单,超出了一般领导的审批金额,才会送到他这个第一副厂长手里。
大额报销单就有这么多,小额单子更是数不清。
他查过去年的医疗报销账目,只去年一年,日化厂就产生了两百多万的医疗费用。
整个厂的在职和退休职工加起来,总共27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要产生将近750块的医疗费用。
要知道,治疗一个伤风感冒,每次只需要一两块钱就差不多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最近两年药费变得越来越贵,十块钱以内也能治好最常见的感冒。
日化厂的在职职工一半以上都是青壮年,有些人一年都去不了一次医院。
日化行业可能会出现粉尘或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病,可是他让人把所有跟职业病有关的报销单找出来,加在一起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