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大唐都看我的直播: 46. 第四十六章(视频) 一个队伍里不能有……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全大唐都看我的直播》 46. 第四十六章(视频) 一个队伍里不能有……(第2/5页)

天才,参加科举考试,策论是天下第一。放在现在是妥妥的文科状元。后人对他的总结性评价是:“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成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坛宗师。”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不可谓不高。武则天在位的时候,也十分欣赏他的才华。】

    [666,张说原来这么牛逼。]

    [我原来之以为他是仅仅是个粉头子。]

    [哈哈哈哈原来他这么厉害啊。]

    [和张嘉贞比起来,高下立见啊。]

    [一个是尖子班的头等生,一个直接就是全国的文科状元,这没法比较。]

    [张嘉贞拿九十九分,那是他能力只能拿九十九,张说拿一百分,那是试卷只有一百分。]

    [一分之差,其实这里面的差距巨大。]

    [被张说压一头的张嘉贞实惨。]

    [是的,心眼子没张说多,就是单把能力拿出来,也没法和张说打啊。]

    [张嘉贞:打不过打不过,溜了。]

    张嘉贞圆目大张,愤愤想锤桌子,但念在陛下还在上座,最终选择把馒头般的拳头锤在大腿之上。

    没有人注意到大殿中那沉闷的“邦邦”声。

    这不是普通的“邦邦”声,这是夹杂着张嘉贞心酸愤怒的“邦邦”声。

    后人在说什么瞎话呢?

    什么叫“打不过打不过,溜了。”

    他张嘉贞是那种临阵退缩的人吗?

    他不是!

    若不是陛下还在这里,今日他就要跟张说决一死战。

    不许说他张嘉贞比不过张说!

    不许。

    他张嘉贞也是很厉害的,他迟早要把宰相的位置从张说的手里夺回来。

    闪瞎那些后人的眼睛。

    天幕才不管张嘉贞是不是马上要气死。

    天幕继续说着张说在文坛上的成就。

    【张说在当时的文坛厉害到哪种程度呢?是品评天下才子文章的地步。还记得上一个品评天下诗文的人吗?没错,上官婉儿。张说是在上官婉儿之后的另一个文坛宗师。】

    [奇奇怪怪的梦幻联动?]

    [所以当时张说整理上官婉儿诗集也是有原因的吧,换其他的人,可能还真没这个资历。]

    [张说深藏不露啊,我看他被姚崇欺负成那样,还以为他是个软包子。]

    [哈哈哈哈,包子,有点可爱啊。]

    张嘉贞再一次在风中凌乱。

    可爱……

    难道这不是后人夸他的话吗?

    分明在前不久,后人才说完他很可爱呢?

    这短短的,甚至不足一盏茶的时间,后人的心就全变了吗?

    千年之后的后人,已经这样容易变心了吗?

    张嘉贞捂住自己的胸口,眼睁睁看着“可爱”这个曾经冠在他脑袋上的词,被后人又扯走,戴到了他最讨厌的人头上。

    哦不,这是他的小红花,不可以扯下来送给别人。

    张嘉贞伸出尔康手,留下两行宽面泪。

    【被张说点评过文章的有许多是我们熟悉的人,比如李峤、崔融、宋之问,张说评:良金美玉,无可挑剔。又比如张九龄,他评价:有如淡妆素裹,应时实用,但缺少润饰。还有王翰,他评价: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

    【如果说,李峤、崔融、宋之问这三个人大家相对来说没有这么熟悉,那么后面两个人,张九龄和王翰,想必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了。】

    [张说点评了那么多人的文章,但是其实我完全没背过张说的作品,茫然挠头。]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啊,我小时候背了那么多遍的诗。]

    [九年义务教育的必备篇目,哪个中国人不会背啊?]

    [一个张九龄把我炸出来了。]

    [你要是说张说,我不熟悉,但是你要跟我说张九龄,那我就不困了。]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我落泪了。]

    未来开元盛世最后的贤相张九龄,现在尚且只是一个中书舍人,他原本是一手执笔,一手拂袖,在纸上写着天幕说的话。

    但此时,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他的身上。

    他自己也被震惊了。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

    宰相?他张九龄,会官至宰相?

    众人的眼光是千万般的羡慕,恨不得自己化身张九龄,以身替之。

    百官掐胳膊拧大腿的,只恨自己的父母为何不给自己取名为张九龄。

    这是被天幕认定的宰相啊,那就是按照历史轨迹,必定会发生的事情。

    面前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张九龄,在几年、十几年后,会走到他们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还愣着干什么啊?现在不和张九龄打好关系,等到人家当宰相了可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此时的张九龄在众人眼里犹如一个香饽饽。

    每个人都想凑上去和张九龄贴贴。

    饶是风度翩翩如张九龄,此时也被这场面给吓了一跳。

    众人倒是没有干什么,他们甚至也没说话,但是那眼神像是具有实质性的动作一般,他已经能感受到自己被百官围住的火热氛围了。

    张说暗暗咳嗽一声,摆出了文官之首的架子,环视了一圈。

    众人的火热的心思这才渐渐歇下。

    谁不知道张九龄和张公交好,张公培养张九龄的意思十分明显了,张公这是让他们收敛些呢。

    张说心里并不介意张九龄为相这件事。

    他老了,自然该有年轻的人上台。

    姚崇的故事教会了他,人该服老,在高位呆太久容易迷失自己,像姚崇那般,迷失在恩宠之中,错误估计了他自己和陛下之间的关系,最终被批罢相。

    况且子寿极具文人风骨,他和姚崇那满心算盘的人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同子寿相处了那么久,他是怎样的人,他最是清楚了。

    李隆基在看到“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的时候,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起来。

    这桥段他熟悉啊。

    他是怎样知道姚崇是与他携手开创开元盛世之初局面的那个宰相呢?

    是第一次出现的天幕,明晃晃把这个事实告诉了他。

    事实也的确证明,姚崇的能力是突出的。

    天幕没有驴他,天幕说姚崇能用,那姚崇就是能用。

    现在,这熟悉感觉又来了。

    张九龄也是宰相!

    只是这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让他还是心有疑虑。

    这究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