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大唐都看我的直播: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视频)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全大唐都看我的直播》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视频)(第2/3页)

罚的。

    不要再骂他了,他再也不去抓小鸟了。

    他已经派人去把那两个宦官抓起来了。

    但是这个以人为本,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千三百年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后人好像,都很爱自己的国家?

    不仅仅是李隆基陷入了沉思,宣政殿之前的文武百官都陷入了沉思。

    这个以人为本,究竟何意?

    此时,夜深了,宫人拿出薄薄锦被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条,一碗碗热汤也被端了上来。

    各位大臣身子暖了,有精

    神了,脑子也活跃起来了。

    他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讨论这天幕出现的以人为本四个字。

    联系弹幕上下句的意思,联系倪若水的谏言,进行分析。

    他们最终得出结论,这人,就是百姓。

    于是明亮的天幕之下,一个又一个官员在自己面前的笔记上,郑重其事写下以人为本四个字。

    包括李隆基在内。

    夜深了,宣政殿前是难得的祥和。

    五岁的李亨也看着天幕。

    他的母妃去了皇后的宫中,让嬷嬷看着他睡觉。

    但他偷偷爬了起来,将窗户扒开一条缝,顺着小小的缝隙,看着外头那即将要把天铺满的天幕。

    自天幕第一次出现开始,原本在他心目当中,伟岸又英明神武的父亲就变了模样。

    他的父亲不再是那个什么九五之尊,不再是那个真龙天子,不再代表着绝对的权威。他会犯错,他也是个普通的人。

    他讨厌犯错。

    把错处记下,就不会犯错,他把父亲的错处记下来,不仅不希望自己的父亲犯错,也不希望自己犯错。

    于是今夜李亨偷偷爬起来,安静看着天幕,将天幕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

    “不要让宦官干政……”

    “以人为本……”

    五岁的李亨将这两句话小心记在脑子里,并且反复默念。

    此时的他或许只能明白其表面的意思,但十年后,二十年后,他总能真正领悟其中真意。

    【这个时候执意想抓小鸟的李隆基肯定是忘记他开元初年是怎么答应姚崇的了。我带大家回顾一下,姚崇问他能不能勤俭节约,不接受赋税以外的其他贡献。但是的李隆基信誓旦旦回答,能!】

    [李隆基能有什么坏心思?他只是想玩小鸟罢了(doge)]

    [打脸来的如此快。]

    [想采访一下李隆基,脸疼否?]

    宣政殿,李隆基按住想往脸上捂的手,默默回答天幕之上的弹幕,唉,疼的,是疼的。

    【此时的李隆基只是懈怠了,不是摆烂了。况且倪若水的折子递到长安,两个宦官又把事情给闹大了,所以李隆基最终选择大力表彰倪若水的这个行为。】

    【我们在讲蝗灾之前,还讲到姚崇改革吏治的政策,最后一条是关于谏诤制度的。李隆基他也明白,如果这个时候把倪若水的嘴巴给捂住了,那这改革吏治的政策也算是彻底作废,他这个皇帝毫无威严可谈。倪若水上谏这是出于什么?为民为国的公心,倪若水做的对吗?当然对,忠心劝谏一心为了百姓。最重要的是,倪若水此举是在响应谏诤制度啊!于是李隆基或许是在内心呜呼哀哉,但是他得给满朝文武一个反应,给他们一个支持谏言的反应。】

    [好了,这回算李隆基做的还行,不骂他了。]

    [你不骂,我也不骂。]

    李隆基尤感欣慰。

    只要天幕不骂他,他就觉得这天幕说什么他都能接受。

    不抓鸟便不抓了,天幕不再骂他才是顶顶要紧的事情。

    看来没有天幕的时候,他做的不错,知道将倪若水谏言的事情大加赞扬。

    就此看来,倪若水也确实是个好官,刚刚因为他想回长安而对他心生不满的情绪着实有些不应该。

    此时的李隆基对倪若水的印象颇佳,并再次嘱咐高力士,一定让第二批的人快马加鞭,赶在那两个作威作福的宦官之前。

    【姚崇提出的灭蝗行动,除了李隆基反对,除了倪若水反对,还是一个反对。这个人也是宰相,但是存在感不是很高,这也是我们都会忽视的宰相。他就是伴食宰相,卢怀慎。】

    [姚崇我都不知道

    是谁了,更别说卢怀慎了。]

    [博主成功激起了我去看书的兴趣。]

    [不了解正常,毕竟那只是个宰相,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此时,宣政殿前的众人将目光都给到了存在感一向微弱的卢怀慎。

    若不是天幕提起,说起宰相二字,他们确实不会想起卢怀慎。

    而卢怀慎给他们最大的印象便是那句:“姚公说的对。”

    不论姚崇提出什么建议,卢怀慎都慈祥站在一旁:“姚公说的对。”

    久而久之,大家便知道他的意见并不重要,或者说,姚崇的看法就是卢怀慎的看法。

    卢怀慎就像姚崇的小尾巴。

    存在感一向低微且不喜争抢的卢怀慎有些不自在。

    大家都在看着他。

    他袖子里的手不自然扣了扣,对着众人腼腆又尴尬一笑。

    若时间能回溯到灭蝗初期,在姚公提出治理蝗灾的时候,他一定不坚持抒发自己的见解,他一定一如往常一般,说:“姚公说的对。”

    【大家或许不是很了解这个卢怀慎,我给大家简单讲两个例子,方便这个人物在大家脑海里立体起来。这个伴食宰相可以说是和旧时宰相姚崇十分相配,这也是开元初期,李隆基的用人之妙。姚崇是带着自己的政治理念登上宰相之位的,他坐上那个位置,必然是希望有所建树,必然要提出很多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时候若是来一个与他一样有能力旗鼓相当的,两个宰相很容易就掐起来。李隆基是认可姚崇的政见的,所以在姚崇当宰相之后,给他配了一个脾气好且没什么主意的卢怀慎。】

    [再说一次李隆基前期确实还行。]

    [其实也是他愿意找约束他自己的宰相吧,他现在要是找那些只会吹捧他的,那国家从开元初就得开始完蛋。]

    [他年老不仅昏庸,还老眼昏花,识人的眼光都没有了。]

    [唉,他要是一直像开元初期这样,也不是不行。]

    李隆基捂着心口叹气,偷偷抽出一张新的纸,反复写下保持开元初期的自己几个字。

    卢怀慎就坦荡站在那里,除了周围时不时飘过来的眼光让他有些尴尬之外,他倒是没什么感觉。

    听到天幕那些“没主见”“脾气好”的言论,也不怎么气恼。

    顶多心下感叹后人知道的真多。

    当真是脾气极好。

    【卢怀慎他没有主意到什么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