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400-420(第11/27页)
请那么久的假,但山长听说他是去参加乡试,压根没反对,十分大方地给了几个月的假期,还承诺书院里的书籍随他借阅,唯一的要求是,若阮父考中后不出仕,希望他能继续回来教书。
阮母称赞了山长几句,顺带问阮父,“你若考中了,想谋个小差事做吗?”
时下律法规定,举人功名者可入朝为官,不过一般也就是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县令,若留在省城,估摸最多不过一个小书吏。
“你就对我这么有信心。”阮父调侃着,“我一把年纪了,让我去当一个小书吏,我估摸也干不来,再者山长对我挺好,考中了应当还是回去当夫子吧。”阮父这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读书科举、以及教书育人,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本身想要参加乡试就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教导不听训的阮小弟。
不拘阮父做下什么决定,阮母都是支持的,夫妻携手一路,比之子女更能理解彼此。
总的来说,阮父参加乡试就这么决定下来。
阮柔事后听说,也只觉神奇,跟唐明德稀罕了许久,没几日,唐明德就开始了在阮家读书的日子,按他的话是,是互相探讨学问,实则就是变相指导阮父与阮小弟。
与院试乡试不同,会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中者可参加殿试授官,身份就此与百姓不同,唐明德却在此重要时刻,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指导阮家父子,阮母便深刻意识到,女儿这次嫁的人没错。
阮柔可没想那么多,她心知唐明德的学识足够,此科乡试,九成九的把握得中,但之后就是授官,若运气好,尚能留在京城,运气不好的,还不知被发配去哪个偏远地方,甚至开始思量手头的银钱够不够进京打点,抑或置办一间小的宅院。
一晃眼一年时间过去,乡试来临,阮父与阮小弟同时参加考试,可是震惊了不少人。
当时人浑然不觉,就连偶然得知消息的韩父,都忍不住跟韩嘉感慨,“老阮是真的有魄力。”
这么大年纪还有勇气去参考,若是没中,必然是个打击,说不得还会招致不少人的笑话,反正韩父是没这个胆子的,他看了一眼日益颓丧的儿子,不免鼓励,“沮丧什么,只要你想考,继续往下考就是。”
韩嘉没吭声,第一次失败,他虽然失望,却没有颓废,反而越挫越勇,于读书上愈发努力,但如今第二次失败,自以为做足了完全准备,结果却依旧失败,其结果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
人在失败的时候,尤其见不得人好,两相对比,韩嘉不由得更加关注阮家那边的动静。
乡试结束,结果出乎意料,阮小弟没中,阮父却中了。
阮母在家颇为纠结,到底是该表现出喜色,还是沮丧,最后,到底还是没能按捺住心中的高兴,笑得开怀,招来阮小弟十分哀怨的眼神。
虽然阮小弟十分悲催地做了陪跑,不过阮父高中到底是一件喜事,就连书院的山长都亲自上门恭贺,这可是先前从没有过的,便让阮家的面上更加光荣,阮父也没辜负山长的期待,当场承诺过阵子就回书院上课。
送走山长,阮父的尾巴险些翘到天上去,若不是阮母阻止,估摸阮父恨不得出门溜达一圈。
阮家走向越来越好的方向,便更加让韩嘉不愤,时时念叨上天不公,怀才不遇,甚至私底下暗骂考官有眼无珠,唬得隋氏险些当场翻脸。
她抱着孩子,肃了神色,“男子汉大丈夫,又不是输不起,何必做此等情态,有这时间不如放在读书上,说不得将来一句得中三元。”
对于一般人,隋氏这话没问题,奈何韩嘉自认不是学问不够,而是怀才不遇,书院的夫子谁不称赞他,就连韩父也说不出他在学问上有何问题,偏他就是两次落第、就是中不了。
如此心理落差下,读书于韩嘉而言都是无用的,他希冀的是一个能够真正赏识自己的人,但若没个秀才乃至举人功名,谁会赏识一个白身的读书人呢。
也不知何时,或许是习惯了借酒消愁,也或许是苦闷无处诉说,总之,在韩家人不知道的时候,韩嘉染上了酒瘾,猛灌酒后,韩嘉也不干别的,就是缩进书房读书。
因此,一开始隋氏并未察觉异常,等到后来一日,突兀发现,韩嘉竟养成了一日无酒便会焦躁不安的脾性。
“酒呢,我要酒。”醉醺醺的韩嘉从书房出来,昨日的酒味还未散去,偏家中没酒了。
隋氏抱着孩子退后了几步,远离那股酒臭味,忍不住面带嫌恶,“家中无酒了,你好生吃饭吧。”
酒水并不是一个便宜的物件儿,毕竟粮食都不够吃,何况用其酿的酒呢,隋氏不是买不起,而是没必要,她有钱宁愿给自己买首饰、给家中添宅置铺,给孩子买些吃食玩具,而不是毫无用处地被韩嘉饮下。
听见没有酒,韩嘉蒙昧的双眼难得闪现出一丝锐利,“隋氏,你这是什么意思?”
隋氏被他的眼神震颤了一瞬,待反应过来,整座宅院都是自己的人时,方才缓和,语态平稳,“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你天天喝酒不好,不如戒了吧。”
“戒,怎么戒,没酒我压根读不进去书。”是的,韩嘉自己也有所发觉,他如今竟然不喝酒就拿不起书本来,他不能不读书,换言之,也就是不能无酒。
“那你先吃饭,等过会后,我让人去买些回来。”隋氏皱眉,心中不免后悔早前为何没提早干预,如今等人上了酒瘾早已为时晚矣。
韩嘉没想许多,听闻会有酒,也不愿意等待,当即盯着隋氏派人去买酒,隋氏无奈,只得取了银子吩咐小矮人去了。
也是同一天,阮柔和唐明德再次出发,这次参加会试,若是顺利,短期内就真的没时间回来了。
阮母眼中满是不舍,看向阮父的时候,脱口而出一句,“不如你也去试试吧?”
第409章 时光飞逝,转眼间,阮父与唐明德此时已参加完会试。没等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阮父与唐明德此时已参加完会试。没等结果出来,阮父心知不中,兼之京城花销昂贵,早早归了家,唯留下阮柔和唐明德,等待最终的结果。
不出意料,二甲三十六名,不高不低,既不引人注目,又不至于沦落三甲被人看不起,这个名次,也足以在参加之后翰林院的选拔。
唐明德这一世没什么大的目标,如今天下国泰民安,虽免不了些许蛀虫,但整体方向是欣欣向荣的。
事实上,他来这个世界,主要是为着这具身体的原主,毕竟一开始唐家母子的结局并不如何好,他来此是为了实现那个小小稚童的愿望,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让母亲在族中光宗耀祖、挺直腰杆,再也不惧任何人,如今,这些可以说都做到了,接下来他可以过自己的生活。
与唐明德一样,阮柔对未来生活的要求不高,唐明德考中进士,最主要还是保证未来不必被人欺压,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如今目标实现,京城本就是当朝最繁华的都城,两人思量暂且留下来,靠翰林院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翰林院出来的人与一般官员不同,可谓清流,也算皇帝的心腹,一般负责史书的修定,书籍的整理手机等,但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指责,那就是替皇帝起草文书,算是皇帝的笔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