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末世求生,但在古代》 11、突围(第1/2页)
翌日。
姜家众人齐齐起了个大早,彼时天幕尚昏暗。
陈氏快速地熬了一锅小米粥,再加上姜湉从空间拿出的热腾腾的牛肉包子,众人简单地吃完。
姜至呈便先一步出门,当差去了。
待姜子扬、蒋晟将骡子牵出套好,四人这才又往西市而去。
为了加快进度,此次四人依旧分成两组行动。又因姜湉、姜子扬性子跳脱,于是蒋晟、姜子扬便分别搭乘着姜湉与陈氏,如此一来,一沉稳一跳脱刚刚好。
鉴于车厢大小及昨日的购买情况,双方提前约定好,以一个时辰为限,不管是否装满都先去昨日那处隐蔽之地碰头,好让姜湉将物品收入空间,再行购买。
行至半路,两个小分队便分道扬镳。
姜湉与蒋晟继续往北门方向,去取昨日定好的肉菜;陈氏与姜子扬则从东门进入,此处与布庄、药房等地更近。
快行至北门时,天已渐明,行人也多了起来。
除了如姜湉般前来购物之人外,半数以上的人却是带着背篓蹲坐在市场门口,或形单影只或三三两两,唯一的共同点是背篓均满满当当地。
这些人多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将自家的农产品背来售卖。
至于他们为何蹲坐门口,则是有缘由的。
虽着东、西市里也有类似“地摊儿”的存在,只需缴纳坐税即可进入经营。
但对农民来说,自家农产品数量少价格也低廉,若再缴纳坐税便所剩无几。
还不如蹲在市场门口,行人来往络绎不绝又不用缴纳坐税,何乐而不为呢?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已不可考,反正如今便形成如此心照不宣的情形。只要不进市场,市场门口的差役自然也懒得多事儿,便是偶有那闲着无聊找事儿的,一句“我就坐着歇歇脚”又能奈他何呢?
于是,姜湉刚到北门门口,便看上了不少好东西。
首先是一背篓红艳艳的水蜜桃。因是农家自种之物,大小个头自不均匀,但并不影响其口感,更重要的是蒋晟单手一提估摸着约有100斤,却作价仅400文,要知道若是市场里面100斤大约需600-700文!
农民见两人眼睛不眨地全都买下,高兴地合不拢嘴,如此他不仅可早早归家,甚至还能买上两个糖画给孙子孙女甜甜嘴。
“老人家,果子太多不好携带,要不多给您10文,您将背篓也一并让给我可好?”,姜湉试探着商量。
老人闻言自然应允,他想着反正背篓又不值钱,空闲时自己编编不就好了,如今还能赚到10文岂不是更好?
于是,姜湉便以420文买到一背篓约100斤香喷喷地水蜜桃!
皆大欢喜。
接着,一筐鸡蛋、一筐鸭蛋、一板豆腐、两只山鸡、两担柴火......
零零总总,均是又好又便宜。
于是尚未进入北门,便塞满了半车厢。
若不是怕剩下的半拉车厢放不下预定的肉菜,二人尚且停不下来。
这次再行车,便一路不停地到了肉铺。
一听来是取预定的猪肉,魁梧的老板便将剔刀斜斜剁进墩子上,弯腰从旁边拖出个背篓来。
背篓里也是塞得满满当当,最面上白生生的正是陈氏交代的猪板油。
“均是好肉,你们且看看”,说话间老板抬起背篓便将之倒在肉摊上。
油乎乎的手一一将肉块挑起展示给两人,“看看,不错吧?”
确实很不错,浅红的瘦肉、乳白的脂肪看着就十分新鲜。
见两人均点头赞同,老板便笑呵呵地道:“既如此,我便称重量了。”
。
肉铺的秤比普通的要大许多,老板先将空背篓吊起来,“唔,2斤8两便算3斤罢。”
然后将方才倒出来的肉一一捡进背篓,换上一个大秤砣,铁钩挂住背篓依旧轻轻松松地将之吊起。
“满满的270斤,减去3斤,一共267斤”,说着向两人展示刻度。
待两人看清了,才放下背篓道:“昨日你娘讲两百多斤,我便将好肉都留着,若是觉得多了,我捡些出来也无妨。”
“不用,便如此罢”,蒋晟回。
肉均是好肉,越多自然越好。
“行”,老板闻言乐呵呵地应声。
他习惯性在围腰布上擦着手上的油星,思索着道:“那便是......”
尚在计算,姜湉已脆生生地道:“9两又345文。”
又过了几瞬,老板方算出结果,见果然与她说的无二,便举起大拇指,夸道:“小娘子算得好快。”
姜湉矜持一笑,打开荷包开始数钱。
蒋晟从侧面看着她淡定的微笑和微微扬起的下巴,看似淡定实则心满意得,忍不住低头勾起唇角。
这次,两人倒没试图让老板转让背篓。
因家里本就有个专门放肉食的背篓,蒋晟方从车厢里将之拿出,老板便主动上前帮忙,还贴心道:“我来我来,莫把后生的手弄脏了。”
老板动作麻利,一提一倒便完了事儿。
“多谢”,蒋晟忙道。
“多谢老板您帮忙”,姜湉也笑着道谢,然后将数好的钱递给他,“老板您数数。”
“没错没错,吃好了再来啊!”
“好勒。”
取完猪肉,两人便去了菜摊。
相似的流程后,双方银货两讫,完成了交易。
此时,已约摸过了一个时辰。
两人便驾着满满当当的骡车往约定之地而去。
刚到没多久,陈氏母子俩也到了。
陈氏这次仅购买了线若干,细布、粗布各一匹,因家中积年尚存着绸缎、绢、纱、葛若干,倒是细布、粗布日常使用颇多所剩无几。
剩下便是棉花,虽才五十斤,却几乎填满了车厢。
要姜湉来说,五十斤不多一百斤尚少,毕竟之后如何还不知晓。
但依着陈氏所想却是尽够了,就算冬季来临一家四口加上蒋晟全换了新棉衣、披风、棉鞋等,也不过堪堪五十斤。她还寻思,即便事发来年应该也恢复正常了,到时候再将旧棉衣、棉被拿去重新弹制蓬松即可。
再有便是些许药材,均是配制好的成药,风寒几幅、腹泻几幅并几盒金疮药。
姜湉一一将之收入空间。
四人并未多言,再次去往西市。
这一次,蒋晟、姜湉二人则先去售卖器具的地界。
她要买的“大簸箕”、“大竹筒”、“粗碗”等皆在此处出售。
因买得多,店家还不同程度地给了优惠。
出了店铺,姜湉二人便往对面而去。
那边便是所谓的“地摊儿”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