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欢: 第276章 三更三更君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再生欢》 第276章 三更三更君(第2/3页)

写了麻沸散的方,让他去配一些回来。

    屠竹刚要走,陈献道:“仪姐姐,伤药之类的,你能配,就叫人再多准备些吧。”

    杨仪愣住,对上陈献安静的眼神,心头的鼓点又开始猛敲,她抿了抿唇,便又写了两个方子,让屠竹一并拿去。

    杨仪心里清楚,陈献不会无缘无故说这话,既然说了这话,那就证明还有很多伤者。

    既然这样,那东门楼那边自然不会只是薛放跟人如何……应该是起了规模不小的战事。

    之前她从巫知县院中出来的时候,一路上都看到好几具尸首,有蒙面的杀手,也有县衙仆役打扮的。

    县衙里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外头如何。

    她的心异常的不安,本来她该深信薛放的,但……

    趁着给一个士兵看伤的间隙,杨仪转头望向窗外。

    大团的乌云停在天空,幻化出各种形状,这场雨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按照杨仪的记忆,确实会下足半个月。

    她听见雷声,仿佛是从海上来,远处苍茫的天际,扭曲的电光撕裂阴翳的天空,又如火蛇乱舞。

    杨仪心中默默地念了声:“十七……”

    这一瞬,她暂时忘记了所有,而只惦记着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

    县衙内室。

    巫知县睁开眼睛,他看见俞星臣仿佛会永远端庄温润的脸色。

    “俞巡检?”巫知县如梦初醒,慢慢起身。

    俞星臣一笑:“您可还好?觉着如何?”

    巫知县扶了扶额头:“这……先前明明在听小女弹琵琶曲,不知怎地就睡着了。俞巡检何时来的,可是有事?小女……”他左顾右盼,仿佛在寻找巫捣衣。

    俞星臣道:“我一直在想,知县大人先前所说的倭寇侵扰海州的事。”

    这一句话,唤回巫知县的心神,他沉吟:“哦?俞大人……”

    俞星臣道:“巫知县连上报的折子都出不了海州,我不由地想,假如食人怪案也不会引发京城的注意,亦或者……派来的人也只是草草了事,没留意到倭寇如何……那巫知县将会怎样?是……会坐以待毙,眼见海州成为倭寇之巢穴么?”

    巫知县听他一句一句说着,脸色也一点点难看起来。

    到最后,巫知县的嘴角一掀:“不可能。”

    “为何不可能?难道……到了那种地步,巫知县尚且有回天之力吗?”

    巫知县微微一怔,突然震惊,急促问道:“俞巡检!出了何事?是不是……倭寇事发了?情形如何了?”他很是紧张,竟一把攥住了俞星臣的手。

    俞星臣道:“确实有倭寇作乱。不过,我还是想让巫知县回答我方才的问题。”

    巫知县眼神阴沉,在俞星臣面上停留片刻,终于松手,他微微抬头:“若到了那万不得已的地步,我自然……”

    “自然如何?”

    巫知县垂眸,声音低哑:“与海州同归!”

    “这是何意?”

    “俞巡检莫要问了,”巫知县咽了口唾液:“总之,自古之事并无两全,我是海州知县,自当看顾子民,爱民如子,但海州永远都是周朝的海州,绝不会沦入倭贼之手。我巫丹殷……宁愿逆天玉碎,也绝不会把海州交给夷贼。”

    俞星臣缓缓地吁了口气:“巫知县指的是……”

    他没有说出来,而是望了眼先前被毁坏的窗户,从这里看出去,正是海堤的方向。

    灵枢回来说过,堤坝万无一失,巡逻之人昼夜不停。

    而且瞭望塔上的“千里眼”,将海面河面的情形一览无余,甚至……可以看到海州的情形。

    河堤既然坚固异常,出意外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故意毁坏。

    有什么人会想去毁掉堤坝呢?

    倭寇想要的是海州,毁堤的事情他们虽然做得出来,但这不符合他们的大计图谋。

    最大的嫌疑之人,竟是那看似最不可能的人。

    ……比如见无力回天,而宁肯玉碎的巫丹殷巫知县。

    外间脚步声响。

    俞星臣起身走到门口,来人,是之前同俞星臣一起来到海州的、跟随何副将的一名差官。

    他躬身道:“俞巡检,按照您的吩咐,何副将已经从海宁府调了三千精兵!已经抵达南城门,听闻东门异常,何大人亲自带了两千兵马,绕城赶往东门!”

    何副将颇有计谋,如此可谓内外夹击,倭寇插翅难飞。

    俞星臣道:“知道了。”

    背后,巫知县已经下地,他的眼睛发亮:“俞巡检……你从海宁府调了兵?”

    俞星臣一笑:“看样子,这次知县大人不用逆天玉碎了。”

    起初巫丹殷以为俞星臣只是重复自己方才说过的话,但过了会儿才觉着异样。

    ——什么叫“这次”?

    俞星臣往前厅而去。

    他想看看杨仪跟陈献他们如何了。

    不料赶到之时,只见小甘忙里忙外,安置几个受伤的士兵,却并不见杨仪。

    “她……杨侍医呢?”俞星臣有点不妙的预感。

    小甘正忙的不可开交,见是他,想也不想回答说道:“俞大人,姑娘不放心十七爷,才去了东门。”

    杨仪实在坐不住了,起先她一门心思料理几个重伤者,注意力都在伤势上,没法儿分心。

    她甚至想,也许自己做完了事之后一抬头,薛放就会出现在跟前。

    怀着这样的念头,她逼着自己心无旁骛。

    谁知一个时辰都要过了,她竟还没见着人!

    杨仪没有办法再等,也没有办法安心,让小甘把两个伤势较轻的士兵接了去,杨仪急急出门。

    县衙内外乱做一团,自然没有人备车,黎渊见门口有人赶到,忙着进门,那匹马被侍从拉着,他便上前“征用”过来。

    那牵马的士兵不认得他,又见他打扮古怪,正欲喝问,杨仪道:“劳驾借用。”

    士兵一看是杨仪,忙恭敬行礼:“杨侍医,原来是您,请请。”

    杨仪听他是京城的口音,就知道是京内巡检司的,当下匆匆道:“多谢。”

    黎渊翻身上马:“来。”

    “我……”杨仪犹豫了会儿,还是探手过去,被他一拽,跟着翻身而上。

    她跟那日夏绮策马拦路一般,都坐在后面,小心地扶住黎渊的腰。

    黎渊偏偏怕痒,又道:“你到前面,我还能护着你无恙,你到后面,别说颠簸下去,若有人从后袭来,我如何及时保护?”

    杨仪道:“不会有事,快去吧。”

    黎渊冷笑:“我知道,你是怕给他看见,他不高兴。”

    杨仪只得诚恳说道:“是我自己觉着不舒服,跟十七没有关系。你到底去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