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当女皇: 170. 第 170 章 朕欲禅位于母后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第十八次当女皇》 170. 第 170 章 朕欲禅位于母后(第3/3页)



    卢雪听着这话笑了起来,道:“娘娘这话让臣想起来臣小时候过年,下着雨打着伞,一脚深一脚浅跟着父亲出去拜年。”

    谢岑儿顿了顿,却想不起来自己小时候有这样经历了——大约是这中间隔了十八次重生的缘故,她现在对拜年的记忆都是在皇宫中。

    一旁的谢岫听着卢雪说的话,跟着笑了起来:“你怎么不说那时候是你想玩水,大将军怎么说都不听,你就要踩着木屐打着伞出门,就是不想坐车。”

    谢岑儿闻言看向了谢岫,后知后觉地发现他们二人关系倒是亲近,她突然想起来仿佛是在这一个回目中,她问过谢岫,谢家与卢家的关系,那时候谢岫是说与卢家关系并不算太亲近?

    现在看来那会儿谢岫应当是半藏半露,她那会儿对卢家也并不熟悉,所以才没第一时间就看破真相。

    “说起来臣记起来那几年康都是时兴那样的风流,木屐斗笠蓑衣,再提着灯,在雨中慢行。”卢雪抬头看向了谢岑儿,“娘娘记得吗?”

    “不记得了。”谢岑儿回过神来,坦然摇了摇头,“太久之前的事情,都已经没了印象,说起来或者有朦胧印象,但也记不真切。”

    卢雪鼓了下腮帮子,扮了个鬼脸不说话了。

    被谢岫抱在怀里的陈粲又醒过来,他左右看了看,见已经不在过年的夜市上面,脸上露出了一些失落,然后目光投向了谢岑儿:“母亲,我们要回宫了吗?”

    “已经是后半夜了,当然要回宫了。”谢岑儿笑着回答。

    陈粲眨了眨眼睛,道:“那明年还能不能出宫来玩?”

    “自然可以。”谢岑儿笑着说道,“以后每年都能出来玩,就和在康都时候一样。”

    听着这话,陈粲便重新高兴起来了。

    .

    过完年之后,在梁熙和卢衡的操持下,迁都的事情很快就办了起来。

    便就按照谢岑儿的意思,在康都仍然留了一个朝廷班底,晶城是另外选了官。

    晶城的选官普遍年轻,世家与寒门大致是对半开,最显著的相似点是,他们都是由谢岑儿在变革了选官制度之后遴选出来。

    这样的选官,让陈瑄留下的三角制衡关系发生了改变。

    梁熙的确还是丞相,但现在晶城的新的官员显然更听从谢岑儿的吩咐,对太后更忠心;卢衡是大将军,军中声望没有变,但随着魏朝如今疆域变大,而谢岑儿还显然准备继续对外用兵,要把东北西北以及西南重新都纳入版图,卢衡的心思便也相应地跟着谢岑儿转向了对外的用兵上面。

    如此,这制衡关系便微妙地打破了。

    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梁熙上奏请告老还乡。

    谢岑儿却并没有许他告老,她压下了梁熙的奏疏,又在长乐殿接见了他。

    .

    “魏朝如今还打算对外用兵,舅舅在晶城坐镇,才让我放心。”谢岑儿如此对梁熙说道,“我对舅舅最放心,舅舅在朝中行事向来公允不偏颇,若舅舅走了,我一时半会儿又能找到谁来做这丞相呢?”

    梁熙犹豫片刻,此时殿中只有他们二人,他抬眼看向了谢岑儿,却问道:“娘娘将来还会想再进一步么?”

    谢岑儿有些意外梁熙会在这时候问了这样的问题,她看着梁熙,不答反问:“若我有此心,舅舅打算如何呢?”

    梁熙面上倒是没有露出什么意外,他道:“臣能看得出来娘娘所图,那么其他人也能看出娘娘所图。娘娘想要走的路并非是坦途,而是困难重重,还会鲜血淋漓,甚至众叛亲离——娘娘还要往前行么?”

    “舅舅这话我明白,却又不明白。”谢岑儿平静看着梁熙,“若今日有此心的是谢岫或者谢岳,舅舅还会这么劝么?”

    梁熙沉默了一息,没有回答。

    谢岑儿轻叹了一声,淡淡道:“舅舅会劝他们,但不会威胁他们那是一条众叛亲离的路。我是太后,是女人,这件事情总是要难一些的。我心中明白。做皇帝最后也是要称孤道寡,无非便是将来我手染献血,又给了你们攻讦的机会罢了。”

    “娘娘这么说,臣便不知能怎样再对答下去。”梁熙最后如此说道。

    “舅舅不必多劝,我只想舅舅留在晶城,舅舅做丞相我很放心。”谢岑儿淡淡道,“为了梁家,舅舅也应当留在晶城,如今表哥之中没有哪一个能出来独当一面,舅舅还没有到退的时候呢!”

    梁熙沉默了下去,最终没有再坚持回康都。

    .

    晶城朝廷很快便高速运转起来,魏朝上下果然气象大变。

    兴元七年,卢雪带兵西域,魏朝版图往西一路扩展,商路打通。

    兴元八年,北方胡人全部归顺称臣。

    兴元九年,谢岫带兵攻下东北;同年又收复西南。

    到兴元十年,八方来朝,谢岑儿铁血太后的名号传遍四方。

    便也就是在这一年,魏朝内开始风传谢岑儿和谢家狼子野心,意图篡位。

    这流言蜚语作为谣言传了半年,在冬天的时候突然成了真,皇帝陈粲在朝会上提出了禅位。

    .

    “朕意愿禅位与母后。”已经十一岁的陈粲,语气十分平静,他看向了坐在身侧的谢岑儿,“母后多年辅政,朕心中母后与父皇无异。朕年纪尚小,对朝事一概不知,是母后替朕行事。四方来朝时候,那些蛮夷外族跪拜的也是母后的威名。朕与母后感情深厚,不愿将来史书上把这些事迹全部归为朕的功绩,朕要给母后一个正名的机会。故而朕欲禅位于母后。”

    .

    这话一出朝中哗然。

    然而陈粲态度坚决,没有听从任何人的劝解,便让人拿出了他写的手谕。

    晶城这禅位的事情还未了,康都听闻了此事反而先起了乱子。

    竟是谢岳直接扶持了宗室子,否定了晶城的陈粲,要重新立魏帝——这就是直接造反的意图了。

    对于晶城的官员们来说,太后做皇帝的事情就远小于谢岳起兵叛乱之事,太后做皇帝又有什么大不了呢?最后总还是要给陈粲的,并且太后行事大家都看在眼里,并非是胡作非为的人。

    但康都叛乱——这会是什么结果?会让南方的赋税无法顺利交到中央,最终就会让魏朝由强转弱。

    谢岳这叛乱竟然成了比谢岑儿做皇帝更需要解决的事情。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