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皇子》 80-90(第1/36页)

    第 81 章

    礼崩乐坏, 这个词再次被拿出来。

    如果没有突然死而复生的庆国,那昌卢灭赵梁,还有话可说。

    这种政权灭就灭了。

    赵梁所有人, 几乎尽数被杀, 谁也不会在乎。

    天下名士, 特别是推崇周制的名士,肯定拍手叫好。

    虽说现在有许多流派,许多学说,但推崇周制的人还是很多。

    偏偏出了个庆。

    八年前庆国灭国,八年后好不容易回来, 火苗刚燃起来,就被联手踩灭。

    不少触景生情,觉得自己的命运跟庆国一样,努力挣扎但却没有结果的文人们不愿意了。

    最喜欢借景生情的他们开始写诗歌, 开始写文章。

    自己仿佛就是庆国,好好的被坏人夺权, 挣扎求生, 刚看到光亮又被掐灭。

    好惨的庆国, 好惨的他们, 郁郁不得志没关系, 他们可以写文章。

    昌伯跟卢公才不管这些。

    就连两国里看似最迂腐的公子卢都不理会。

    真让庆国立在那, 对他们两国来说坏处更大。

    一个是让出实际利益, 博个好名声。

    另一个是不要这破名声了,实打实控制整个西北。

    放在之前,周制还有约束力的时候, 他们必然会选第一个。

    现在?

    做梦吧。

    不过这两个还是装作震惊, 狠狠“罚”了下面的人, 更给死掉的昌伯做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不都说事死如事生吗。

    他们就这么做的。

    虽然我的手下不小心杀了你们,可我们真的不好意思,给你们办葬礼,办最隆重的葬礼。

    这也一来,虽然天下间都知道其实就是昌伯,卢公下的命令,但也不好说什么。

    人都死了,你们现在哭丧有用吗?

    有,为了堵住那些人的嘴。

    所以一来二去,纪国显得格外不同。

    他们也派人去吊唁最后一任昌伯,公子庆跟缪成志这些旧庆国人都去了。

    看看人家纪伯的大度,对郑锡,对公子庆他们,一点也不担心他们回故国,还会帮着他们救故国。

    都说人家纪伯只会打仗,粗鲁汉子。

    可到最后,最懂周礼,最有礼数的就是他。

    加上纪国讲学台带来的美名,天下诸多学子,竟然都开始向往纪国。

    纪国就是他们的精神家乡。

    是可以容纳他们推崇周礼的地方。

    昌国,卢国见此,既好气又好笑。

    他们辛辛苦苦,就是为了纪国博名声?

    不过这些年,纪国的名声扭转的确实厉害。

    从最开始的半个国家,到现在的人人向往也是他们该得的。

    原本庆国的城池彻底被昌,卢吞并。

    天下八个诸侯国,现在只剩下五个。

    昌国稳居第一,已经拥有一百五十二个城池,按照现在的地图来看。

    两湖,贵,连带陕,豫西,全是昌国的地盘。

    卢国除了原本的鲁地,又加上晋,同样突破一百,共有一百三十二城。

    纪国则占据鄂东一小部分,囊括整个安徽,以及江浙赣这些江南地带,百万国的位置就在苏的海岸线附近。

    整个纪国现在共计一百一十二城。

    这次事情里并未大肆扩张,趁着昌,卢攻打的时候,稳固这些城池。

    如果按地图来看,三个国家其实并未完全开发这些地方,但全都已经占住了。

    虽说还有大量荒芜的地方,可大多地方已经开始接触中原文明,再加上本地的文化,各国形成独一无二的气质。

    偏偏这些气质又能找到相似之处。

    不过从周最开始那一点点地方,发展到周现在这个规模,分封制确实有可取之处,若这些地不是诸侯国的,他们也用不着开疆扩土。

    但说到最后,中间包围圈里,还有周跟郑。

    他们两个就在现在的豫。

    周不说了,七个城池,以洛邑为中心,还是老样子。

    郑最初的豫西先被赵国打过去,最后又成了昌的地盘。

    剩下的豫东二十城,地方极小,而且还是卢的保护国。

    周跟郑的存在,也只是昌,卢,纪需要存在而已。

    一时间天下微妙。

    最强的昌没有保护国,还是一百五十二城。

    第二的卢一百三十二城,又要加上郑,很巧也是一百五。

    纪国带上百万国的十一城,共计一百二十三,而周其实现在也偏向他们。

    三股势力已经彻底形成。

    虽说是在昌,卢彻底不要脸面,强行灭掉庆的前提下。

    但总的下来。

    昌伯跟卢公的果断是有结果的。

    不是他们拼着不要名声,其实现在的纪国已经稳居第一。

    不管从经济实力,还是土地面积,甚至还有名声。

    纪国早就知道,现在的对手跟之前的郑,祁完全不同。

    等到三月,天下之间的战争似乎平息了一阵。

    昌卢忙着消化打下的城池,纪国则忙着接受各国的难民。

    毕竟这么久以来,最爱打仗的纪国,其实打仗时间最短,还不爱挑事。

    名声这种东西,有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昌卢因为果断不亏,纪国也不见得没沾光。

    至于没了的赵梁,或者说庆。

    基本没什么人在意。

    弱肉强食,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可各国看着不打仗,其实依旧暗潮涌动。

    首先是负责纪国各种买卖的公子庆发现不对劲。

    原本天下各国,都依赖纪国的精盐,纸张,以及珍珠。

    三月过后,这些东西的买卖大幅度减少。

    各国的商人依旧往来,可这次过来,基本都是定局。

    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买卖基本做不成了。

    卢国那边琢磨出制精盐的方法,虽然造价要比纪国贵,但至少能大量生产。

    所以昌,卢,直接舍弃纪国盐。

    昌还找到矿盐的使用方法,竟然还更加洁净。

    纸张同理,确实做不到纪国那样好的纸张,但没关系,现在已经能做得差不多了。

    贵族们虽然不满,但两国国君下令,不许使用纪国纸。

    他们这些国家跟纪国的平民教育不同,只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