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清第一卷王》 80-90(第3/20页)



    每间铺子前,都有外地来的客商,在挑拣着本地极为有名的木耳等干货,议货议价,忙碌着做买卖。

    木耳产量始终不高,齐佑走了精品高端路线,打算赚有钱人的银子。其他如干果,毛皮,还有红尾鱼等,同样都是抢手货。

    学堂有两间杂货铺,赚到的银子,全部归入学堂的账上,供维持学堂的开支。

    街道不长,不过半柱□□夫,就能从头走到尾,到了中轴线上的县衙。主干道后面,零零星星建着些民宅。

    齐佑不泄气,总有一天,这边会真正繁华起来。

    在县衙坐了一会,吃了一盅茶,问了些常春衙门里的事情,齐佑便起身离开。他没有要萨布素他们陪伴,独自去了学堂。

    与顺义一样,学堂里的杂工,都是些受伤,无法再上战场的兵丁。

    守门的眼尖,见到齐佑前来,赶紧迎了出来见礼,右手臂的袖子空荡荡垂下,随着动作晃动。

    齐佑经常来,与他们也熟悉了,笑着颔首回礼,往学堂里面走去。

    道两旁的五角枫,树叶已经逐渐泛黄,风吹过,树木沙沙,有落叶掉落,在眼前飞舞。

    不知哪间学堂,传来童子们稚气的读书声,还有小姑娘清脆的说话声。

    齐佑站在那里静静聆听,伸出手去,接住了五星形状的红叶,眼角溅开笑意,加上些许的惆怅。

    在尚书房上学的时光,好似就在昨天,一去却已经年。

    康熙来了信,他必须要回京了。

    此生,不知还能否回来。

    齐佑将红得似血的叶子仔细抹干净,掏出荷包,与早已陈旧的竹哨放在了一起。

    作者有话说:

    看到小天使的留言,您说得对,关于女人种地的问题,谢谢您的指正,我当时想到的是整体,少写了一句。

    旗人占比不大,主要是汉人问题,因为汉人裹小脚的多。不仅仅是大家闺秀裹,除了客家女等,普通百姓也裹,无法胜任地里太重的劳作。

    第八十二章

    齐佑做好妥善安排之后, 启程回了京城。

    这几年间因为路途实在太过遥远,他又太忙忙碌,上一次回京还是在四年前。

    一路走来,除了萧索的冬日景象, 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齐佑想到前世, 别说四年, 就是一年两年, 周围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要不是有高楼平地而起,要不就是道路更加平坦宽敞。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点, 大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 都实在是太落后了。

    到京城之时,按照规矩先要前去拜见康熙。齐佑算着路程,打算在顺义住上一晚,洗漱修整之后,再回宫去。

    谁知过了山海关, 大阿哥已早早等在那里。

    齐佑听到得高前来禀报, 赶紧掀开车帘朝外看去。官道上,裹得严严实实的大阿哥站在寒风中, 袖着手伸长脖子朝这边张望。他诧异了下,赶紧下了马车, 上前请安,顺便打量着大阿哥。

    不过几年未见,兴许是大阿哥蓄了短须, 又兴许是太冷,他比上次看上去见到时, 足足老了十岁不止。

    大阿哥同样上下打量着齐佑, 看着面前立着眉眼温和清隽, 穿着厚厚旧常袍,仍然看得出身形清瘦的高个青年。

    他快冻僵的脸上挤出一丝笑,伸手拍向齐佑的肩膀,“老七居然长得这么高,哥哥我都不敢认了。”

    外面寒风凛冽,刮在脸上生疼,齐佑看了下旁边大阿哥随从牵着的马,干脆招呼他道:“大哥,骑马冷,您还是与我一起坐马车吧。”

    大阿哥嘟囔了声,朝随从摆摆手,跟着齐佑一起上了马车。

    马车里放了炭盆,暖烘烘的,大阿哥长长舒了口气,说道:“外面真是冷死人,听说北地更冷,真不知你这些年怎么过来的。”

    齐佑笑道:“习惯了就好。大哥,您怎么在这里?”

    大阿哥斜了齐佑一眼,强忍住了不满,说道:“我领了旨意,汗阿玛差我来接你,吩咐你直接回宫去,别在顺义歇着了。汗阿玛早就在算着,一心盼着见到你,我都在张家口等了你两日,你怎地这般慢。”

    齐佑顿了下,连忙告罪,说道:“这次回来带的东西多,路上就走得慢了些,真是辛苦大哥了。”

    大阿哥身上暖和了,心情也好了不少,将大氅去掉,嘿嘿笑了起来,道:“不辛苦,不辛苦,我正好能出京城透透气。哎哟,这些年,真是把我给憋坏了。”

    齐佑不客气戳穿他,说道:“每年汗阿玛去木兰围场,大多数时候都带上了您。还有下江南,您也跟着去过,加上出去巡河工,您哪能憋着啊?”

    大阿哥白了齐佑眼,说道:“那能一样吗?围场去多了也没意思。随着汗阿玛去江南,又不是在玩耍,在汗阿玛眼皮子底下,连出去吃杯酒都不敢。巡河亦一样,我最讨厌巡河工的差使,水啊堤岸麻烦不说,还辛苦得很。虽说大冬天顶着寒风来张家口,冷是冷了些,可自在,跟你说话自在啊!”

    顿了下,大阿哥叹息了声,“你是君子,真拿我当兄弟看。我这辈子,也只能与你说说这些。”

    对着大阿哥怅然的神色,齐佑沉默了一会,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说,就没有接话。

    京城的局势齐佑听过一些,这些年大阿哥与太子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几乎已经图穷匕见。加上其他的兄弟们都跟着长大了,各有各的打算,又是一场混战。

    这群人中龙凤,自小浸淫在最高权力中枢,面上客客气气哥俩好,彼此防备警惕着对方。

    要说谁能不动声色,让人看不出来,那就太假,对各自心中的打算再清楚不过。

    除了齐佑,他常年在外,加上他的腿疾,属于难得能置身事外之人。

    齐佑从没想过与他们这个时候争,陷入一堆烂泥里,做这些毫无意义。

    要发展,齐佑永远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必须提高生产力。在统治阶级麻痹自己,只考虑到那把至高无上龙椅的情况下,生产力永远得不到发展,这是一个死循环。

    哪怕他靠着各种手腕赢了,大清依然烂。康熙可活得不算短,等于是白白浪费了这几十年。

    齐佑在栽种希望的树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敢说成为森林,至少会长成一片能挡住山石崩塌的林。

    其实腿没关系,前后朱高炽,后有咸丰。

    腿疾不可怕,蠢才可怕。

    康熙不蠢,做皇帝的都想长命百岁,江山永固。

    但他们内心深处,看得比谁都看得清楚,朝代更迭乃是必然。

    蒙古铁骑势不可挡,百年的光景都未到,元朝就被推翻。大明起初同样足够强大,最后满人照样入了关,取代了他们。

    所谓的万世江山,不过是三代而衰,还是五代罢了。

    齐佑坚信,他会强大到,康熙不得不选择他。

    大阿哥一路倒着苦水,说着京城的无聊,以及与兄弟们之间的那些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