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清第一卷王》 40-50(第13/18页)

这件事,却让齐佑深思了起来。

    他想到了在宫里学习的时候,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一般来说,先生会先双方各打十大板,然后再问事情缘由。

    这十大板看似公平,其实双方都满腹委屈,一罚,没解决问题不说,反而加深了彼此的怨气。

    照着他们之间发生的小摩擦,先不管两人身份的差异,肯定是年纪大些的错,大的该让着小的。

    小孩子们的世界,除了颚鲁那种人之外,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对错。

    如果大人强行介入,就是把大人的那套观念,强加在他们身上。把他们培养成另一种八股文下,毫无创造力,毫无自我,如一窑烧出来基本无差别的泥人。

    齐佑暗自思索,除了大是大非的对错,先生不能扼杀他们的本性。

    这样一来,对先生的选拔,又得多加一条,先生必须要心胸旷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教书育人,不是园丁修建枝丫,修成一模一样的景致,而是让他们长出自己的模样。

    齐佑一想,不由得更加犯愁。山长还没有人选呢,又多了条选先生的困难。

    随着学堂逐渐有了模样,各地闻风而来的先生们,陆陆续续到达了顺义。

    这天齐佑没有出门,在屋子里设计招聘先生的笔试题,林义诚顶着大太阳跑了来。

    齐佑见他满脸的汗,脸上却是绷不住的喜悦,不由得笑问道:“又有什么喜事了?”

    林义诚随意抹了把汗,喝了口凉茶,说道:“七爷,您瞧着没有,如今的顺义县城,人头攒动,实在是热闹极了!”

    想到巴掌大的顺义县城,齐佑忍俊不禁,说道:“我没瞧着县城的热闹,倒是瞧着你的脸很是热闹。怎么,热闹还不好啊?”

    林义诚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几分,喜滋滋说道:“下官来了顺义这几年,从未见过这般热闹的景象啊。老夏也一样,他今儿个在忙着安排没地儿可住的外来客人。唉,顺义就一间破客栈,几间客房,通铺都住满了人,连大堂的桌子都拼了起来,晚上让客人有个地方躺一躺,还是有人无处落脚。没法子,老夏亲自招呼,前去借了百姓的家,给他们银子,让他们腾出几间来安置客人。”

    齐佑眉毛微挑,微笑着没有说话。

    林义诚尴尬了下,讪讪说道:“都是下官的不是,先前七爷已经提醒下官,顺义会越发热闹,县城就这么点地儿,该早些做打算。下官原先想着,怎么得也要个一两年吧,谁知道,热闹得竟然这般快。”

    他偷瞄了齐佑一眼,老实说道:“客人不仅没有地方可住,吃饭的地儿就那么两间,饭都吃不上。还是那些百姓机灵,在街头摆起了摊,勉强能解决了吃饭问题。”

    齐佑沉吟了下,问道:“你有什么打算?”

    林义诚忙说道:“七爷,下官打算在县城里,新修客栈,酒楼食肆。如今顺义周边的路,修得比以前不知好多少倍,宽敞平顺,嘿,不愁没人来做买卖。”

    齐佑想了下,说道:“你的想法很好,只是,你还要考虑到县城百姓的实际购买力,要做好规划与打算。”

    见林义诚一脸不解,齐佑耐心解释道:“比如客栈来说,如今是先生前来顺义,必须找个地儿落脚。等到先生的舍监落成之后,他们就会住进去。如果没有外来的客人,客栈的生意就没了。还有酒楼食肆,前去吃饭的人,身家几何,能吃得起多少钱的饭菜,酒楼食肆要建成什么样的规模,你都得想好。虽说买卖是生意人的事,他们自负盈亏,但是他们生意做不下去,对于衙门的税收来说,同样是一大损失。”

    林义诚先前的喜悦散了些,额头的汗又冒了出来。他忙放下茶碗,颔首听得极为认真,不肯错过齐佑的任何一句话,附和道:“是,下官想得浅了些。”

    齐佑说道:“任何产业都是相辅相成,并不是客栈与酒楼食铺没了生意,其他的就能好。打个比方,酒楼食铺没了生意,供给他们柴米油盐的铺子,生意跟着没了。养猪卖肉的,种菜卖给他们的,一损俱损。客栈里没了客人,酒楼食铺,其他的铺子也会遭受损失。本地的客人就那么些,得靠着外来客人撑起一部分买卖。你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人到顺义来,比如赏景,比如拜佛等等,什么样都行。绝不能一潭死水,得有活水流动。”

    林义诚陷入了沉思,半晌后一拍手掌,说道:“七爷,下官有眉目了,等到考虑周全之后,再来与您细细商议。”

    齐佑笑着点头头,说了声好,“不过,你得先解决眼下的实际问题,客栈得建,酒楼铺子也得建,先抓紧功夫建一两间,等到以后再慢慢增加。还有,我还是那句老话,你得做好规划,要看得长远。不能见着个空地方,就任由他们修建酒楼铺子。”

    林义诚连连应下,“七爷放心,下官会照着您的老规矩,写好规划细则。“

    齐佑看他兴冲冲来,又兴冲冲跑了,无语摇摇头,继续埋头苦想要先生招聘的试题。

    没一会,得高如一阵风直冲进屋,紧张地说道:“七爷,皇上来了,已经下了官道!”

    齐佑惊讶不已,康熙突然来顺义做什么?

    第四十八章

    康熙是从巩华城祭奠太皇太后回京, 临时起意转道顺义。马行至到顺义附近,他的惊讶就越浓。

    以前从顺义出关,道路常有塌荒不说,下雨天泥泞难行, 天晴时坑坑洼洼, 极为难走。

    康熙已准备放弃这条路线, 从别处绕道过古北口。

    眼前所见之处, 是平坦宽敞的官道,路基两边用碎石稳固, 地动塌荒处也做了修葺平整。

    或种上果树, 或种上了玉米,菜蔬。甚至还有一处,他看到了一畦花圃,里面盛放着蔷薇。

    康熙鼻子没来由一阵酸涩,这畦蔷薇, 他似乎看到了真正的生机。

    庄稼地里, 逐渐金黄的小麦,风吹过, 麦浪滚滚。田里的秧苗碧绿如翠玉,有人在里面走动拔着杂草。

    稚童在田埂边蹲着, 小胖手小心翼翼伸出去,试图捉停在秧苗上的蜻蜓。

    庄稼地里的人见到他们来,只好奇打量了几眼, 恭敬避开见礼。等他们一过去,便继续去忙碌了。

    康熙看到三五个稚童, 晃动着小短腿, 呼啦啦如同小鸭子般摇摇晃晃奔向某处, 围住一个人叽叽喳喳说着什么。

    康熙顺眼看去,禁不住失笑。这群小儿,看来是去报信了。

    果然,康熙没几步,就看到齐佑奔了出来。他骑在马上仔细打量,见齐佑身着细布青衫,比在京城时黝黑了些。那双清亮的双眸依旧,一抬眼看来,就好似有光在闪动。

    齐佑一路上想了无数种可能,康熙是皇帝,守孝以天代年,已过了孝期。

    他突然来到顺义,肯定是搞突然袭击,想看看顺义究竟如何了。

    至于看顺义的原因,齐佑不知就里,但总归来说,不外乎还是为了朝堂江山。

    齐佑坦坦荡荡上前请安,叫了声汗阿玛,没有问康熙为何来了,而是关心说道:“汗阿玛一路辛苦,快请进屋歇一阵。”

    康熙心里一暖,下了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